近年来,昆明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不断整合资源、创新举措,通过夯实组织基础、优化服务体系、强化要素供给,构建起多角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生态体系,推动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夯实组织基础
凝聚民营企业发展“向心力”
昆明市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商会凝聚力和影响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组织保障,今年以来,全市新发展工商联会员5022家,比上年增长21.1%,14个县(市)区青商会建立实现全覆盖。官渡区积极探索街道商会制度化、规范化、特色化建设,8个街道均成立街道商会,制订会长办公会制度、理事会议事制度等,实行兼职副主席轮值制度,让企业在商会工作中“站前台、当主角、担责任”。同时,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充分利用街道、社区、园区、商圈党群服务中心,打造非公企业党建阵地,推动政府部门、企业、社区、社会组织各系统内外党建资源要素融合贯通。安宁市创新制定商会结对共建方案,促进资源共享、活动联办;优化商会班子结构,吸纳优秀企业家进入执委会,并组织基层商会及代表人士深入学习政商交往规范,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优化服务体系
打造民营企业成长“快车道”
昆明市聚焦民营企业实际需求,提供全方位、精准化的服务支持。用好“昆明政商直通车”小程序,向1.1万余用户推送政策信息148万条次,发布涉企政策1890余条。升级打造八大民营经济服务团2.0版,成立昆明市工商联澜湄跨境贸易促进中心,不断强化服务的精准性、专业化、有效性。西山区创新服务模式,通过绘制产业投资地图、举办高质量推介活动、上门走访商会等举措,为企业投资引航定向,促成新能源总部基地、滇池岸线乐游乐园等多个重大项目签约落地。东川区建立党政主导的政银企常态化沟通机制,多形式召开政银企座谈会62场,为企业和银行牵线搭桥;采取“线上问卷+线下走访”双线并进方式,及时摸排企业融资需求清单,实行“一企一策”跟踪服务,推动“政策找企业”,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安宁市创新将“政企沟通圆桌会议”与“局长坐诊接诉”机制融合,高效协调解决企业员工公租房分配、子女就学等诉求,切实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让企业在昆明投资放心、发展安心。
强化要素供给
注入民营企业发展“强动力”
昆明市充分调动各类要素资源,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与市金融办等部门建立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联动机制,收集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后反馈至各大金融机构,引导金融资源合理配置。以商会、协会为链接点打造“金融驿站”68个,覆盖商协会、党群服务中心、企业、园区、乡镇(街道)等服务场所、商圈。东川区以金融服务为突破口,大力宣传推广运用“融信服”平台,推动贷款贴息政策在平台逐步实现免申即享,平均放款周期缩短至5个工作日;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优化中小微企业信贷流程和模式,提高信用贷款授信额度,2025年为8家企业解决资金需求1.48亿元。安宁市深化与市农信社战略合作,为企业提供金融活水,成功办理“贷免扶补”贷款8户200万元;强化“内引外联”拓展空间,举办专场推介会吸引300余人参与,主动赴昆明市浙江商会洽谈合作,接待外来调研交流7批次60余人,并开展轮值活动增进内部互动协同,积极为民营企业拓宽发展空间。(来源:官渡区委统战部、西山区委统战部、东川区委统战部、安宁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