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市五华区综治中心服务大厅,一个挂着“五华新阶联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团综治中心服务站窗口”牌子的地方十分热闹,企业代表围着窗口或坐或站,带着法律难题寻求解答。这里是五华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简称五华新阶联)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团的“大本营”,一支由45名律师组成的队伍,依托综治中心这一平台,正在编织一张惠企助企的法治安全网。
综治中心搭台
企业找法“不绕圈”
“没想到,来综治中心一趟,就能碰上专业律师,拖了很久的货款难题一下子就有门道了。”一名餐饮企业的老板刚在服务窗口咨询完,言语间满是轻松。该服务团正式入驻五华区综治中心后,把这里变成企业办事的“法律便利站”——咨询、调解、反映诉求,“一站式”搞定。
该服务团以综治中心为核心窗口,在普吉等街道的社区服务站设置联络点;在能投缘达大厦等4座商务楼里,还有律师定期值班。同时,依托综治中心这一“信息中枢”,服务团收集到37条来自企业的诉求,已及时转给相关部门处理。
专业律师“跑腿”
精准匹配不同需求
“我们每个街道和园区都配有专属律师小组,就是让企业能及时找到律师解决法律问题。”该服务团成员、云南一家律师事务所的主任道出他们的秘诀。
据悉,该团队有两张“清单”在高效运转,一张是聚焦企业法律难题的“需求清单”,一张是律师各自擅长领域的“能力清单”,涵盖合同纠纷、用工矛盾等方面。这两张清单精准“配对”,已帮企业解答、处理上千件法律咨询。
在五华产业园区,该服务团加强与综治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和园区管委会配合,为园区100余家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从起步到壮大的全链条法律支持。
普法讲“干货”
企业听得懂用得着
“民办学校收费怎样才算合规?”“劳动纠纷怎么提前预防才有效?”在五华区人民政府的会议室,一场由该服务团牵头、多部门联合举办的普法课正在进行,企业问得实际,律师答得直白。这种针对特定行业的“点单式”普法,已办了10场,场场干货满满,惠及超过500余家企业。
在普吉街道西景社区服务站,一场关于“应收账款催收”的沙龙刚结束,20余名参会的企业老板边听边记,“律师讲的都是实用招数,结合案例,好懂。”一名负责人翻着记得满满的笔记本说。
法律服务有温度
危急关头解企困
一家工程公司账户突然被冻结,马上就要错过一项重要招投标的保证金缴纳截止日期。情急之下,该公司负责人来到综治中心服务窗口寻求帮助。值班律师连夜整理材料,借助综治中心的协调“快车道”,把情况反映到相关部门。在综治中心的统筹调度下,法院、住建等多个部门紧急联合“会诊”,最终在截止前8小时解冻账户。
另一家科技公司已经按照法院判决履行所有义务,但在官方法律文书查询网站上,之前被冻结的信息赫然在列。该服务团律师了解情况后,立即通过综治中心,与法院建立联动机制,启动专门程序,详细说明情况、提供证据,推动法院撤销网上的冻结裁定信息。(来源:五华区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