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374个沿边村寨中,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磨憨镇的6个村与其他村有所不同,它们打破地域、机制壁垒,由昆明市帮带共建。
2025年是全省边境幸福村建设向升级版冲刺之年,昆明市在前期帮带共建磨憨边境幸福村的基础上,紧扣6个方面22项指导性指标开展巩固提升,重点围绕沿边行政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提升,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发力,积极探索发展边境旅游产业,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扎实做好磨憨边境幸福村建设后半篇文章。
坝卡村民小组28户钢屋架屋顶修缮了,雨季不会再漏雨了,村里的垃圾收集处置体系更加完善了;
尚冈村民小组的民宿又多了3间,还有返乡年轻人开设了旅拍工作室;
大龙哈村民小组的农业示范基地配套更完善,开展了3期省级玉米新品种适应性评价试验;
龙门村的人参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带动青松村民小组不少群众种植;
尚勇村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进一步拓宽了农户增收渠道;
安宁市石庄村与磨憨村共同研发了6个幸福村里的第一款产品“喝茶听戏”,累计销量300余套,销售额9万元……
一个又一个好消息,汇成了推动磨憨边境幸福村朝着基础更牢、产业更兴、环境更美、生活更好、边疆更稳、党建更强持续奋进的洪流,载着磨憨各族群众奔赴更加幸福的生活。
在产业更兴上持续发力
发展是解决边疆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在磨憨边境幸福村建设的后半篇文章中,产业更兴显得尤为重要。
青松村村民挑拣打包人参果
5月28日至29日,尚冈村干部及村民代表13人来到昆明市盘龙区,前往双龙街道麦冲社区、庄房社区,阿子营街道牧羊社区寄龙村、松华街道大摆社区以及云南汇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基地进行实地考察。
这是盘龙区以“院坝协商”推动帮带共建,打通尚冈产业振兴路的务实举措。
7月底,说起当下项目推进情况,盘龙区派驻尚冈村第二任驻村书记闫登权告诉记者:“云南汇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在培育着菌种了,大概到八九月份,尚冈村的党员、干部愿意种的就可以开始种植了。”
此外,西山区在龙门村开展的土壤改良与农产品提质增效项目也成效显著:在龙门村所属的8个村小组21个种植户实施推广,通过小面积的示范,以点带面在区域内大面积推广,带动群众致富。2024年至2025年,龙门村冬春人参果种植面积1700亩,亩均收入1.2万元,产值2040万元。
西山区帮带共建龙门的成效,被磨憨各族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大家纷纷表示,现在种人参果的村民越来越多,这多亏了帮带共建的好政策,虽然地处边疆,可是党和国家却真把我们老百姓放在心中。如果没有帮带共建,这种发展和变化是不可能出现的。
面对新生事物不再惧怕,而是勇于尝试,磨憨的产业发展之路也越走越宽:尚勇村种植1000余亩甜龙竹,村集体收入跃升至23万元;磨龙村种植了1900亩茶叶,建立瑶族特色晒茶棚29个,设置家庭式销售点10余个……
不仅如此,昆明6区(市)积极指导6个村子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截至目前,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有5个村超18万元,最高的磨憨村达到122.3万元。鼓励边民参与互市贸易,边民互市贸易交易额达54.53亿元,边民获得总收益约1315.08万元。
随着昆明在产业帮扶上下更大力气,一个个特色产业在磨憨各个边境村寨快速发展,持续拓宽了磨憨各族群众收入渠道,边境幸福村正从“输血”向“造血”快速转变。
尚冈村通过直播带货增收
在农文旅融合上持续发力
2024年4月,昆明市印发《磨憨镇六个重点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方案》,以“磨整边关风情、磨站哈尼营地、尚岗醉美傣家、青松茶香瑶寨、龙门雨林时光、大龙哈田园乡愁”作为六大特色主题,推动磨憨镇的6个村加快引入民宿、休闲、康养、运动等功能业态,每一个村寨都成为吸引游客的“宝藏村寨”。
一年多来,磨憨农文旅融合发展焕发出新生机。
“发小家民宿今日完工,尚冈村第一家民宿,来哈!”7月27日,尚冈村民小组村民依腊香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信息。
依腊香口中这家民宿的老板正是她发小的丈夫李仁明。
李仁明本在勐腊县工作,眼看昆明托管磨憨镇尚冈村后,边境幸福村建设起来了,慕名来村子旅游、研学的人多了起来。2023年,他回到村里开起了民宿,现在他家的民宿从2间增加到5间。
村庄的美丽蝶变引来更多的游客,村民的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到村里创业。
“这两天,返乡返村年轻人开了写真照相工作室,游客来到我们村,可以在寨子的傣楼下化妆、拍写真。”对此,依腊香开心地告诉记者:“他们在外面学到了技术,在自家门口就可以挣到钱!来村里玩的游客越来越多,我的小餐馆客人也会越来越多。”
餐馆、民宿、写真工作室……一个个小小的“庭院经济”,让磨憨各族群众的“方寸之地”变“增收宝地”。
这一系列的发展,正是昆明市积极打造“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题”差异化农文旅融合发展重点村,构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与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同频共振发生的连锁反应。
整个磨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离不开不断提升的磨憨旅游基础设施:高铁站设立了游客服务中心,6个重点村分别设立游客咨询点;加快在行政村和旅居地布局建设5G基站,帮助重点村进一步完善提升旅游厕所、停车场地、雕塑绿地等配套设施;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开发半山酒店、精品民宿、农家乐、露营地、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发展要素;推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加强道路绿化和景观整治……
在帮带共建的架构下,磨憨农文旅融合的脚步不断加速,旅游产品不断丰富——
6个农文旅重点村轮流包装策划,推出农田采摘、割胶炒茶等农业体验活动,民俗观演、民族手工等乡村文化体验活动,徒步、村跑、野营等特色体育旅游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村村不重样”。
打造“边境国门”“边民集市”“异域美食”等特色打卡点集群,吸引不同群体游客体验观光。
同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行动,提升村容村貌水平,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民居、生产技艺等要素整体性保护,传承历史文脉,留住乡愁记忆。
磨憨旅游接待人数已达148.6万人次、同比增长34.2%,旅游总收入突破20.6亿元、同比增长14.9%……4月15日,在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举办的“水润千寨 醉美磨憨”首次旅游线路发布暨体验活动上公布的这组数据,彰显了磨憨以旅游拉动经济繁荣的发展势头,也印证了“产业振兴,幸福长存”的深刻道理。
大龙哈村群众庆祝傣历新年
在生活更好上持续发力
随着边境幸福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共享医疗保障、文化娱乐、体育运动等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新风尚走进磨憨各族群众,幸福生活的内涵在不断延伸。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昆明市教育体育局有关人员表示,帮带共建以来,昆三中帮扶磨憨中学、师大附小帮扶磨憨中心小学、市教工一幼帮扶曼庄童乐艺术幼儿园等,先进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管理方式和教育教学方法等送到了磨憨对口学校,加大对磨憨教育事业帮扶力度,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条件水平,磨憨各族学生也享受到昆明的优质教育资源。
医疗共享在磨憨也逐渐铺开。昆明磨憨医院建设项目稳步推进,磨憨镇中心卫生院已通过省级验收达到国家推荐标准,磨憨中心卫生院派出一医一护到昆明市延安医院进修,昆明市延安医院、市儿童医院等选派的医师、护士到磨憨开展医疗帮扶,帮助磨憨卫生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从跨区域项目合作共建、资源融通共享、人才联合培养,帮带共建在默默守护着每一个磨憨人的健康。
2025年以来,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继续按照“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劳动力转移“百日攻坚行动”,实现磨憨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851人,各族群众在为幸福奋斗中感悟“党的光辉照边疆”,激发“边疆人民心向党”的自觉。
孩子有学上、大人有工作、病了有医生……在实实在在的改变中,磨憨各族群众幸福满满,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诉说着磨憨边境幸福村建设的显著成效,磨憨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加深入人心。
磨憨的幸福来得并不突然。这都是昆明市各级各部门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全面贯彻落实兴边富民行动,以边境幸福村建设为抓手,坚持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凝聚人心为目的,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做好帮带共建各项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随着边境幸福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一幅“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秀美画卷正徐徐展开,磨憨各族群众终将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尚勇村傣族姑娘跳起传统舞蹈庆祝搬新家
(来源:民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