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别是政协最显著的特色,界别协商是政协智力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的结合点、交汇点。1月18日,市政协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界别联组协商会。民盟盟员、昆明市政协副主席吴波主持“六个春城”建设专题界别联组协商会。民盟昆明市委5位盟员分别在“六个春城”、《政府工作报告》及民生关切三个专题界别联组协商会上发言,受到出席会议的中共昆明市委书记刘洪建、市长刘佳晨、市政协主席杨皕的较高评价。现将盟员发言内容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陈垠宏:建设昆明市语言服务出口基地
民盟昆明市委会副主委陈垠宏代表民盟市委作《关于在呈贡区选址建设昆明市语言服务出口基地的建议》主题发言。
他在发言中说,目前呈贡区是全国小语种专业最全、就学人数最多的高校聚集地,面向越南语、老挝语等小语种语言在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翻译语音识别及合成等方向开展了研究,在细分领域中做到中国翻译行业多个第一。在呈贡区选址建设语言服务出口基地有助于加快推进全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加快布局小语种语言服务和文化出口新赛道。
建议成立“昆明市语言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建设工作会商机制,遴选确定语言服务企业名单。构建工作平台,建议基地下设教研平台、人才输出平台、翻译产品科研平台、文化宣传平台和新媒体国际宣传平台。由基地运营单位向监管单位汇报工作情况。
主管部门定期对基地运行、语言服务贸易推进和产业发展进行指导研究,制定发展政策。依托基地与边境口岸建立合作机制,联动基地企业及协会在边境口岸设立办事处,建立跨境人才就业服务平台。整合国内优质资源,开展以影视作品、漫画、小说、动漫为主的翻译服务,推动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项目合作和文化交流。市商务、人社、文旅、外办等部门协同,整合语言服务产业相关政策,依托基地组织开展针对服务贸易、语言服务出口项目培育。
郑春芳:培育跨境电商新业态
综保区开发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市跨境电商协会会长 郑春芳代表民盟市委作《更加注重培育跨境电商新业态、打造我市外贸新格局的建议》主题发言。
“昆明市自2018年7月获国务院批准设立跨境电商务综合试验区以来,取得了良好成效”,她在发言中说,目前仍存在市场主体规模较小,产业基础薄弱,行业人才缺失,基础设施配套不强的问题。
建议引进头部跨境电商销售平台来昆明设分拨仓、集货仓,借助大平台形成大引流。政府部门要出台清晰可行的支持政策,以租金补贴形式支持平台运营仓落地,加大跨境电商产业园政策优惠力度,推动行业企业健康发展;健全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容错机制,培育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
充分运用我市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对花卉、绿色食品、消费电子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带重点培育,开展跨境电商+产业带的发展模式,对标国际市场,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推进“昆明智造”和“品牌出海”,提高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杨晓:将昆明打造成旅游促“三交”示范样本
民盟云南省委常委、云南民族博物馆研究信息部副主任 杨晓作《谱写昆明市旅游促“三交”的多彩篇章 》主题发言。
她说,昆明旅游活动空间从封闭的旅游景区,走向城市社区、乡村田园等更加开放的自由空间,各族群众的旅游消费正从景点观光向休闲度假、深度体验转变。
为推动“六个春城”建设,让春城之旅真正成为各民族广泛交往、 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大舞台,吸引全国各民族、各地游客来昆明旅游,留在昆明。她建议:深入挖掘旅游促“三交”的新内涵,将昆明市打造成为旅游促“三交”的示范样本。围绕“团结花开 幸福春城”,设计“春城历史文化行”“春城红色记忆游”“春城非遗传承研学”等旅游促“三交”经典线路地图,逐步形成多维度、立体化、品牌化的旅游促“三交”项目矩阵。
优化旅游服务供给水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文化符号融入昆明市旅游景区线路设计与讲解服务,提高各族群众互动频次,充分满足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意愿。并通过旅游促“三交”导讲大赛、旅游促“三交”创新项目评定等方式,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景区选拔培育一批旅游促“三交”大使,以典型选树和示范项目扎实推进旅游促“三交”计划。
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新型旅游业态,探索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样化路径。以当地群众广泛深入参与、游客深度融入体验、市场主体深化合作为切入点,探索新型旅游发展业态。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打造沉浸式旅游项目;推动鼓励旅游企业“上线”“上云”,与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等在线新经济结合,积极发展“微旅游”“微度假”等新兴旅游形态,实现更高效、更多样的交往交流交融。
杨晓冬: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人才
民盟昆明市委会委员、昆山杜克大学高管教育顾问杨晓冬作《完善小学信息素养教育 助推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人才 》主题发言。
他说,目前的小学教学体系难以满足培养学生面向未来人工智能社会所需的信息素养。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研,在较为完整的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中,算法、编程和问题解决等偏技术的课程约占2/3,而素养相关的课程约占1/3。
为适应未来社会对信息素养的要求,他建议小学教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信息素养课程体系,小学可以区分低年级(1—3年级)和高年级(4—6年级)两个阶段,围绕通用信息获取、信息评估、信息使用、个性化信息获取、创新型信息表达、知识创造、信息伦理等基本能力来设计课程,并持续改进。 除了帮助信息素养的持续养成,课程体系还应通过认知、推理、学习、自然互动和社会影响这五个方面层层深入地了解人工智能 。
对教师开展人工智能相关的培训,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使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采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包括必修课、选修课、跨学科/跨课程的短期项目、学习小组和课外活动等形式。由教师讲授的课程需依循相应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各小学通过项目、学习小组和课外活动等来实现特色化的教学。
吕霞:打造乡村振兴“昆明样板”
民盟云南农业大学委员会盟员、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副院长吕霞围绕打造乡村振兴“昆明样板”作主题发言。
她说,目前昆明市农文旅教融合还存在顶层设计不够“全”,融合层次不够“深”,发展内核不够“强”的短板。
系统谋划“农文旅教”深度融合助力都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她建议,充分整合昆明市农业、教育、文旅高质量发展系列三年行动计划要求,打造农文旅教融合发展高地, 兼顾生态文明、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借鉴浙江“坡地村镇”政策与“飞地抱团”模式,实现大统筹大谋划,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镇纳入科普研学基地、中小学生学农劳动实践基地和大学生耕读教育实践基地范围,实现旅教互补、互利共赢。
加强标准制定,实现示范高地可持续发展,科学核算农业+文旅+教育的复合价值体现,制定科学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激励机制与考核评价机制。
制定示范高地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指标体系,量身定制农业+旅游+教育研学方案,打造都市乡村发展昆明样板。
强化核心能力,实现农文旅教融合价值最大化。 实施政校企村共建共创 计划,创新开通三辆新型“直通车”,培养储备专业化融合发展运营人才,建立面向一线城市及南亚东南亚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将自然、历史、人文、科技、产业资源转变为研学旅游资源,拓展产业空间。(民盟昆明市委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