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业务工作

理论园地

党建窗口

网络专题

组织机构

微信大厅

2017昆明市两会专题

昆明市统一战线喜迎十九大

2018昆明市两会专题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2019昆明市两会专题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COP15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2021年十九届六中全会

献礼党的二十大

多党合作
盟员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
[作者:民盟昆明市委会发布时间:2024-01-19 10:50来源:民盟昆明市委会]

民盟昆明市委会盟员政协委员们在”两会“正面发声。 小编带你速览,咱们盟员委员都关注了哪些民生热点。

赵坚委员关注教育发展

民盟昆明市委会副主委赵坚,担任五华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是省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教育教学教研工作三十余年,担任《物理通报》杂志第十一届编委会副主编。

今年两会,赵坚委员特别关注昆明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他说,近年来,昆明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高中教育质量已处于西部省会城市前列,我市教育要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需要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针对当前我市优质教育资源布局不均衡的问题,应该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特别是要加强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提质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基层延伸。同时要抓好统筹规划,科学预测合理规划布局,应对未来几年基础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将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峰谷变化。进一步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完善教师管理和激励机制。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数字化教育资源。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我市应该加强与国际教育的交流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和教学方法,提升昆明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王向荣委员关注昆明新型能源体系构建

民盟昆明市委参政议政专委会副主任王向荣,是昆明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从事环境保护工作32年,主要涉及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研究。近年来,他的科研、教学、提案和生态环境保护有紧密关系。


今年,王向荣就昆明市构建绿色低碳的新型能源体系,打造“绿美春城”提出了建议。

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供应体系,推进全市可开发风电、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推进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等工业能耗集中的区域建设分布式光伏。构建安全完善的能源输送体系,推进天然气管线及附属设施延伸布局建设,推进数字化绿色智能电网建设,提高电网调节性、灵活性,适应多种类型电源协同工作,确保电网安全稳定,保障电力供给。构建绿色高效的能源消费体系,实施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控制,积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在以用能技术、用能设备需求为主的领域,进一步深入持续推广节能技术、节能装备、高能效消费品,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增加绿色能源应用场景。提升高碳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水平,加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研发,组织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化工、钢铁、有色行业涉煤高碳排回收能非能源化利用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及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攻关,转变利用方式及用途,提高高碳能源资源价值。

徐杉委员关注打造绿色磨憨国际口岸

民盟昆明学院总支副主委徐杉,是昆明学院滇池(湖泊)污染防治合作研究中心正高级工程师。近年来,她的科研、教学、提案和滇池保护及生态环境保护有紧密关系。

今年,徐杉就以生态引领打造绿色磨憨国际口岸特色城市 提出了建议。她说,昆明托管磨憨共建国际口岸城市,使昆明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有口岸的省会城市,这一做法,既解决昆明市有产业无口岸,又解决西双版纳州有口岸无产业的难题,是一项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重大改革举措。两地的联动发展,将使这里成为内地城市向南亚东南亚拓展市场的理想起点,为昆明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口岸建设要守住磨憨城市建设生态特色底线,保护好磨憨自然生态环境,严守生态承载能力底线,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并重,充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要在城市建设中厚植生态文化,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特色,打造面向中南半岛的现代化国际口岸城市,打造独具边境风格特色的建筑,开展边境文化交流节,要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地方特色进行发展。要抓住最大机遇发展绿色产业,鼓励中西部和东北重点地区加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做好承接产业的环保工作。不断完善中老铁路沿线产业链条,努力形成区域协调、辐射周边的产业发展格局。

吕霞委员关注在昆明建设研学旅游基地  

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副院长吕霞,从事农业发展教学研究工作。

今年,吕霞委员特别关注把东南亚研学旅游基地建在昆明。她说,加强顶层设计,打造农文旅教融合发展高地,旅游可以带人来,教育也同样可以。东南亚研学旅游基地就应建在昆明。

进一步明确“农文旅教”融合实现都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作用,充分整合昆明市产业、农业、教育、文旅高质量发展系列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兼顾生态文明、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认证一批农文旅教深度融合示范标杆。通过量身定制农业+旅游方案与农业+教育研学方案,打造都市乡村发展昆明样板。加强农文旅教融合发展示范标杆的组织创新,实施政校企村共建共创计划,创新开通“科技成果转化直通车”、“人才订制直通车”、“研学旅游直通车”这三辆“直通车”,建立面向南亚东南亚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将自然、历史、人文、科技、产业资源转变为研学旅游资源,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拓展产业空间。

王诗莹委员关注留住游客需要国际化语言

民盟云南艺术学院支部主委、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王诗莹,从事钢琴教育、音乐推广等工作。

王诗莹委员特别关注昆明旅游发展。她说,对于昆明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光有民族特色,而要用一种国际化的语言来讲好昆明的故事。

“钢琴+旅游”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模式。钢琴是一种国际化语言,再加上一些云南或者昆明的特色,比如蓝花楹、樱花、梨花,还有一些名胜景区,以及一些民族性的东西和国际化的语言进行结合,就能既显国际化又能体现本地文化,这样会更能吸引游客留下来。如果只是单纯突出少数民族特色,游客可能不会完全心领神会,看一下,新鲜感就过去了。采用国际化的方式,吸引的游客就可能不再局限在国内,而是国际上的。

李莉委员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民盟昆明市委常委李莉,是云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昆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骨干人才,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继承人,云南省中医药高层次(针灸)学科带头人,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春城名医”。

李莉委员特别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她说,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出台系列政策和指导意见,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管理的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将心理健康全面纳入国民学前、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政策规划,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服务的整体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青少年心理健康大中小学一体化管理非常重要。

建立起以学校为中心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配齐建强学校心理健康老师队伍。定期进行学生心理评估,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有质量的课后学习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将学校变成提升学生健康状态的主要场所,在改善学习成果的同时提升健康素养,改善学习环境以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同时探索构建家校联动心理健康服务平台,着力消解家庭、学校和社会心理隐患,携手为青少年营造更安全的心理环境。(民盟昆明市委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