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嵩明县首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基层社会治理“双融双促”,在全县各镇(街道)、各行业领域积极开展以结对子、共创建、同发展、共治理等一系列举措,不断发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优势。其间,以嵩阳街道为例,在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功实现创建与治理双赢。
发挥“面上铺开”作用,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来部署,坚持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来抓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组织与健全机制相互结合。不断健全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落实经费保障、整合各方资源,亲自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以街道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上党课、嵩阳职工大讲堂等为抓手加强理论武装,定期对社区开展工作督导,通过社区间“互观、互检、互谈、互学”,营造良好氛围。将“党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作为有效抓手。
二是坚持文化传承,宣传教育与增进认同相互结合。坚持“以文化人”,推动“以文育人”,运用村组“小喇叭”、明秀嵩阳微信公众号宣传平台,多形式多角度持续不断开展宣传,让“两个共同”“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思想深深扎根各族群众心中。以社区文化室、各居民小组活动室为阵地,组织开展刺绣、剪纸、书法、舞蹈等文化活动,推动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借鉴、相互包容。在各族群众中,评选“最美家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将“共同体意识”涵养在“文明实践”之中。
三是坚持共同富裕,汇点成面与示范引领相互结合。充分调动辖区各族群众积极性,打包政策、资金、资源到基层,推动各社区跨越式发展,共建美好家园充分体现。嵩阳街道2022年末有个体工商户13106户,企业3432户,完成投资任务8.4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5亿。2022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0167万元、20177万元,分别增长2.6%、6.4%。
四是坚持共促共融,和谐发展与社会治理相互结合。坚持把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重点围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突出问题,建设民生项目6个,投入民生资金约21.8万元,将项目资金最大限度用于破解民生难题。扎实开展“民情恳谈”,办好了各民族群众身边事、关心事124件。始终把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工作与宗教场所“五进”工作结合起来,共创建省市4个和谐寺观教堂。坚持守望相助共建家园,在城市社区推动建立“网格长、楼栋长”,在农村社区推动建立“十户长、居民代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引导各民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切实将社区打造成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大家庭,营造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发挥“点上用力”作用,把社区打造“一域一品”嵩盟石榴红特色品牌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同向发力,用团结聚力共绘社区治理“同心圆”
嵩阳街道通过做实做强“微治理”,不断延伸基层民族团结神经末梢,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一是多方力量参与绘就社区治理“同心圆”。嵩阳街道聚焦居民服务需求结合区域化党建、“红色物业”、社区治理等重点工作,将辖区企事业单位、共建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凝聚在一起。一方面为解决孤寡老人做饭难问题,成立“幸福食堂”,解决辖区老年人的就餐问题;另一方面开设“四点半”课堂“暑期课堂”,为辖区学生提供课后托管、兴趣活动、学习辅导等服务。
二是志愿服务多元化绘就温暖“同心圆”。嵩阳街道将民族团结工作与志愿服务工作深度融合,积极组织辖区内统战人士和民营企业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中来。龙泉社区组建一支平均年龄60余岁的“奶奶志愿服务队”,联合辖区云南洪愉昌商贸有限公司主动上门为小区居民开展换灯泡、修水管等志愿服务,帮助居民解决日常琐事500余件。2022年龙泉社区被市文明委表彰为“昆明市2021年度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三是打造“最美楼道”绘就创文“同心圆”。嵩阳社区与4个党组织和13家社会组织签订“嵩阳社区社会服务志愿联盟盟约”,有效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并通过召开“楼道会”“院坝会”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最终嵩阳社区、兰茂社区将“最美楼道”“最美阳台”建设作为社区绿化美化和创建文明城市的的重要举措,把楼道变成了精神文明宣传的新视窗、民族团结社区建设的新阵地。
发挥“校地共建”作用,与驻嵩高校深化产教融合合作,共谋乡村振兴
依托嵩明县校地融合共建机制,嵩阳街道与职教新城多家高校党组织深度合作,为嵩阳街道发展注入新的血液、有效盘活乡村资源,也让各高校师生们在实践中获得了“成长经验”,实现了产教融合和校地友谊的双丰收。
一是昔日贫困村摇身变成红色旅游新去处。东村社区与昆明城市学院签订校地共建合作协议,围绕社区基层治理、村庄美化、学生实践、课程作业等开展了“合作”,通过文化挖掘、资源整合,为东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智汇小乡村百亩荷塘产出美丽新经济。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与嵩阳街道党工委组成党建联盟,以普渡社区作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将双方优势充分融合、协同发展,推动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经过云南农业大学“智囊团”的调研分析和推动建设,普渡荷塘被打造成既能净化水质、美化环境,又能带动旅游、科普实践的荷塘,形成一个健康、稳定的景观生态系统。
三是关注下一代谱写乡村幼儿教育新篇章。自校地共建党建联盟成立后,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通过结对帮扶和常态支持等方式,深入嵩阳街道乡村幼儿园开展定期和不定期调研、讲座、指导等帮扶活动,充分发挥学科、科研优势,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乡村幼儿园及地方幼儿教育实际问题出发,深入开展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城乡融合研究,为当地幼儿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并积极探索教育资源整合和利用、留守儿童保护与教养、乡村幼儿教师培育、基层教育治理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为推动地方乡村幼儿教育发展贡献高校力量。
四是打好文化牌村容村貌有了乡愁新色彩。昆明城市学院结合嵩阳街道各社区不同的地域风貌,深度挖掘当地的乡村历史文化内涵,对社区进行个性化定制“一村一主题”,通过村容村貌改造、文艺氛围营造、墙体彩绘塑造等方式展现当地的民俗文化特色,打造出一批受游客青睐的“网红打卡点”,吸引县内外游客前往打卡,实现美的乡村共荣共赢。
接下来,嵩明县将持续发挥“基层细胞”作用,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这个基层社会治理最大优势持续做深做细,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嵩明县创民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