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明市召开旅游产业发展情况通报会,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周红斌主持会议,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陈伟出席会议并通报了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市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参加此次会议并提交书面意见建议。民建、民进、农工党对昆明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意见建议。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大健康办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对意见建议进行了现场回应。
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昆明市委会主委戴彬代表农工党昆明市委会作发言。戴彬指出,花卉与旅游作为昆明两大传统优势产业,已日渐发展成熟。然而传统花卉与旅游如今也面临层层挑战,受三年疫情影响,花卉与旅游目前还处于恢复调整期,市场日趋饱和。由于缺乏革新理念,缺失文化承载,缺少良性热度。导致空有产业优势而无集聚效应,空有品牌意识而无输出运用,空有节庆活动而无营销体系。针对此,农工党昆明市委会经调研后提出“‘花旅’融合,助推文旅产业发展”的破题思路,并提出2点建议。
建议一:着力塑造“春城花都”的旅游好形象
统筹规划项目布局、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和高品质的“花游”活动,不断开创全域旅游发展新局面,为“花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注入新动力,以此带动城市活力与乡村振兴,打开昆明市花卉产业发展新篇章。
深入贯彻昆明市推动花卉产业链发展的决策部署,紧扣“一大两新”的要求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提档升级城乡文化旅游品质,精心打造花卉产业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统筹推动昆明市花卉产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强化政策引领,促进项目落地,提升服务效能,持续营造便捷完善的营商环境。
宣传引领聚焦城市品牌提升,通过“点、线、面”结合的形式,对昆明市花卉产业、花旅融合情况进行统筹梳理,融合历史文化、人文风情,构建无死角全覆盖品质宣传格局,将古今春城城内百花斗艳、城郊色彩绚丽、城外天蓝地绿的特色广泛传播,提升春城口碑、打造花都形象,进一步擦亮世界春城花都城市品牌。充分挖掘文化IP资源,结合昆明的历史文化对昆明花卉品牌进行塑造。通过网络媒体进行传播,联动优质IP,以合作的形式为昆明花卉品牌助力,使昆明花卉提升知名度,加强品牌魅力,扩展市场领域。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多平台引流、活动裂变引流、广告投放引流,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文旅品牌,以更多IP塑造品牌影响力,着力擦亮昆明花卉品牌,提升城市站位新高度。
建议二:全力打造“鲜花旅游”的旅行目的地
当前全国几乎所有省份都开发以花卉旅游节、鲜花小镇、花卉产业示范园等多种形式的的三产融合花旅产品。昆明也应立足本地丰富的花卉资源,延长产业链条,丰富鲜花旅游产品的供给,打造内涵丰富、类型多样的“花旅”融合产品,更好地满足特色化、差异化、多层次的旅游需求。
建议依托现有景区景点资源优势与地域特征,积极打造以“花旅”为主题、集乡村旅游示范点、A级景区、特色小镇或村庄、花卉产业园区、美丽乡村建设于一体,融合文化创意、田园观光、生态农业、康养医疗、娱乐休闲、研学旅居为内容的农业、产业、旅游业融合花卉田园综合体项目。推动鲜花旅游向内容化、品质化、品牌化的方向转变,形成从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从“点上发力”向“遍地开花”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引导正确的办节方向,让“一朵鲜花”开出“一项产业”,利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产业化发展”的节庆开发模式,打造以文化立形象,以情节聚人气,以展示孕商机,以品牌促发展的昆明高品质鲜花城市节庆品牌,融入“鲜花+” “鲜花+X”模式,如推广“鲜花+演艺”、“鲜花+节庆”、“鲜花+研学”、“鲜花+康养”、“鲜花+论坛”等多种形式,从鲜花到买花、吃花、用花,强化在“花内”的沉浸感和推动花卉种植、科研教学、市场培育、品牌打造,实现产业——景区——花卉旅游融合发展的吸引力,让节庆成为现代生活和旅行的理想去处。
下步工作中,农工党昆明市委会将结合昆明市文旅产业发展的实际现状,持续开展调研,找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昆明市打造花卉文化旅游活动,营造行业盛事精准建言献策。与生态城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中心工作相结合,助力将花卉与文旅产业打造成为富裕农民、服务市民、联结城乡,振兴乡村的大产业。(农工党昆明市委会 陈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