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统筹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积极克服疫情影响,着力提振旅游市场信心和活力,促进旅游业快速回暖复苏,持续发展,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近日,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通报会召开,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周红斌主持会议,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陈伟出席会议并通报了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会议听取了民建昆明市委会、民进昆明市委会、农工党昆明市委会对昆明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市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参加此次会议并提交书面意见建议。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大健康办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对意见建议进行现场回应。
会上,民建市委会主委杨蔚玲代表民建昆明市委会作了发言。杨蔚玲指出,新冠病毒乙类乙管以来,市委、市政府抢抓发展机遇,坚持高位推动、高标引领,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市场整治、产业孵化、IP打造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当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从增量发展向存量优化的过渡调整期,随着旅游消费的不断升级,游客需求变得更加个性化、多元化,各大旅行平台都将眼光放到颗粒度更“小”的旅游产品上,在“玩法”上进行不断创新。
根据旅游消费市场出现新变化和新情况,杨蔚玲建议旅游产业要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增加优质旅游产品和业态供给,让游客留得下、融得入。一是制定行动计划,出台文旅支持政策。尽快开展文旅存量产品和资源的基础调查,强化文旅元素提取,从项目的识别性、可塑性、稳定性、感染力、影响力、价值观等方面进行项目评估、分类建档和等级划分,形成文旅资源普查报告,摸清“有什么”,想清“做什么”,说清“怎么做”。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昆明市文旅高质量发展“新产品、新业态”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总体目标、阶段目标、体系构建、宣传运营等,从产品创新、平台升级、丰富消费场景、延长消费链条等方面进行研究策划,指导未来三至五年昆明市特色文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发展;同时,提升原有产品的竞争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二是突出资源禀赋,培育文旅消费新场景。坚持差异性和错位发展,借助特有的资源优势,重点打造具有排他性市场竞争力的文旅新产品、新业态。围绕我市独特的气候资源、高原湖滨生态资源、体育赛事、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资源等方向培育文旅新产品和新业态。三是实施IP孵化,激发文旅行业创新动力。持续的对旅游“产品”进行文化赋能,通过商业化运营、产业化融合,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消费品,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搭建文旅IP孵化基地,为市场主体提供专利申请、商标注册、专利融资等服务;通过综合评价,分类建立文旅“新产品、新业态”发展梯队,认定一批发展意识较强、综合带动力大、市场前景好、消费者评价高的文旅融合项目作为示范项目;对创新度高、示范性强、社会效益好、促消费效果显著的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及相应的资金奖励,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文旅营销推广。每年发布一批“最昆明·文旅新场景”,通过新媒体、新平台扩大文旅新业态知晓率、曝光率和美誉度;通过大数据分析地域、消费水平和游客喜好,把与目标受众的互动性纳入营销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营销渠道和营销方式,增加目标受众的黏度;鼓励文旅企业借助专业咨询服务机构,或是培养自有新媒体宣传达人,在旅游旺季和关键节点整合力量,围绕景区、技艺、非遗、戏剧、民宿等主题,开展互联网营销;抓住昆明在西南、滇中,以及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交通枢纽的区位和机遇,通过更广阔的区域合作、国际交流合作,互换宣传平台、客源市场等方式,加强各地景区景点的联动合作,发挥相互带动作用,实现多赢局面。
近年来,民建昆明市委会高度关注昆明市文旅产业发展,今年市政协大会期间,提交了《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 助力旅游兴市》的集体提案。下一步,民建昆明市委会将结合本次情况通报会收集的昆明文旅产业发展的最新情况,继续开展好实地调研,摸清并找准昆明文旅消费和转型升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为昆明文旅转型升级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对策,助力昆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民建昆明市委会 杨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