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业务工作

理论园地

党建窗口

网络专题

组织机构

微信大厅

2017昆明市两会专题

昆明市统一战线喜迎十九大

2018昆明市两会专题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2019昆明市两会专题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COP15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2021年十九届六中全会

献礼党的二十大

民族宗教
晋城一小:“五美”齐育石榴籽 籽籽同心中国梦
[作者:《民族时报》发布时间:2023-05-24 11:38来源:晋宁区委统战部]

“我们步入的是党建走廊,国旗、党旗、团旗、队旗是我们信念的向往,更是我们心中永恒的旗帜。通过小英雄故事、革命歌曲,让全体师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晋城一小张煦曼为检查指导组讲解学校的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

1

昆明市晋宁区晋城第一小学(简称晋城一小)始建于1906年,共有 49 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人数 2243 名,教职工 132 人。学校秉承“广博雅识、远卓善德”的校训,紧扣“古滇花开.和美晋宁”主题,通过“五美”举措,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让学校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宣传教育阵地,成为培养“五个认同”人才的摇篮。

完善学校“和美”文化,构建健康和谐校园。“和,相应也”;“美,善也”。学校以营造“书香校园”共创“和美一小”的办学理念,挖掘环境文化,亮化校园环境,美化行为、净化心灵,形成了以“四季”和“三·百·千”为主题的四横三纵的文化走廊。把学校喻为“百花园”,各班级学生为“百花园”里的花朵,让全体学生在一小这个美丽的大花园里生成和绽放。

2

“和美”德育,让教育温暖地落地。让孩子站在一小的最中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我校德育教育的目标。通过国旗下讲话、墙报、板报、横幅等媒介进行民族团结知识、先进事迹的宣传,专题分享民族团结相关资讯,将民族团结理念深深扎根于每个学生心中;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模范基地、民族博物馆、纪念馆等社会资源,组织开展好课外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结合学校美丽家乡、劳动教育实践、家访活动、课后服务活动等学校特色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认同,充分激发教职工、学生的参与热情,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校园的新风尚。

“和美”发展,形成好老师成长的共同体。“老年教师有所收获,中年教师有所提高,青年教师有所进步。”学校的宋老师自豪地说,每一位教师在成长的路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开设“和美讲坛”,用晋城一小的声音讲好教育故事,以晋城一小的榜样,引领晋城一小的发展。从思想上形成民族团结共同融合发展的统一认识,激发教师创建热情。

3

注重把民族教育有机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科有机渗透,做到在语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道德与法治、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中抓好民族团结教育的切入点,择机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引领作用。从行动上落实创建工作。

“和美”课程,伴孩子快乐成长。建构“和美”课程体系,充分挖掘教师特长,激活校园活动文化,开设“百花拓展课”和“博雅课堂”。学校2250名孩子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达到三分之一。为了让农村的孩子与城区孩子有同台的机会,开设了智能机器人、电脑绘画、摄影、足球、篮球、剪纸、刺绣等52个小类的课程,统一活动时间,让孩子自主选择,满足孩子们的不同兴趣爱好需求,下一步,学校还准备将具有晋城特色的小独龙、剪纸、乌铜走银、泥塑引进校园,让孩子们“学在一小,行在一小,乐在一小”。

4

“和美”家校,和合共情。在社会和谐大发展的背景之下,孩子的教育更需要学校和家长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学校邀请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开设“我和孩子共成长”专栏,让更多的家长认识到在孩子教育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凝聚家校共育合力,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晋城一小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抓在手上、放在心上,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不断坚定“五个认同”,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少年心中深耕厚植、生根发芽。(来源:《民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