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业务工作

理论园地

党建窗口

网络专题

组织机构

微信大厅

2017昆明市两会专题

昆明市统一战线喜迎十九大

2018昆明市两会专题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2019昆明市两会专题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COP15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2021年十九届六中全会

献礼党的二十大

港澳台海外
昆港携手同谱高质量发展“山海协奏曲”
[作者:昆报头条发布时间:2023-04-19 15:57来源:昆报头条]

1

我住珠江头,君住珠江尾。共饮一江水,昆港情谊长。 

随着4月2日昆明南站至香港西九龙站高铁列车恢复开行,“早上螺蛳湾,下午铜锣湾”的便捷,为昆港经贸交流加速升温增添了新动力,助力昆港两地共谱高质量发展“山海协奏曲”。

2

4月2日,昆明南站至香港西九龙站的高铁列车正式恢复开行。

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

昆明与香港,跨越山海,往来密切。 

香港具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区位优势,是云南蔬菜、鲜花等农产品供货出口的主要市场,更是昆明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2019年至2022年,昆明市实际利用外资主要来源于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其中来自香港22.43亿美元,占总额的88.59%。而昆明地处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重要通道的中心位置,区位优势独特。两种优势的深度叠加,产生的将是“1+1>2”的发展效应。 

昆明与香港虽然相隔1400多公里,但是昆港合作源远流长、潜力巨大。近年来,昆港经贸、科技、文化、教育合作亮点纷呈。 

携手拥抱更大的舞台,成为昆港两地共同的目标。 

逛超市,有“华润万家”;安居置业,有“绿地香港”;逛街购物,有“恒隆广场”……瞄准昆明发展机遇,近年来,包括华润集团、恒隆集团、香港新华集团、香港兴业国际集团的众多港资企业纷纷“落子”昆明,把昆明作为重要的战略合作投资区域,进军新能源、金融、文化传媒、旅游、现代农业等产业。 

2013年,绿地香港正式进入云南,全面布局医康养、文商旅居等优质产品,先后在昆明收购和投资开发绿地·云都会、绿地·香树花城等多个项目,涵盖商业、办公、住宅、健康产业等产品体系。从昆明的西北新城到草海片区、万达双塔片区、巫家坝片区,绿地香港紧跟昆明城市发展节奏,为昆明城镇化加速作出了港企贡献。 

3

昆明恒隆广场。资料图

2019年,由香港地产商恒隆地产在昆明投资的一个拥有16万平方米面积的购物商场、66层楼350米高的恒隆广场开业,成为目前昆明最高的建筑物。短短几年时间,昆明恒隆广场便交出了一张亮眼答卷——据恒隆集团2022年年报显示,昆明恒隆广场2022年商场收入2.85亿元,较2021年增长6%。截至2022年底,昆明恒隆广场商铺出租率达95%,几乎达到满铺。此外,昆明恒隆广场2022年办公楼收入为1.26亿元,较2021年增长56%。截至2022年底,昆明恒隆广场办公楼出租率达88%,整个综合体2022年收入达4.11亿元,比2021年增长17%…… 

除了商业和地产行业,来自香港的企业还把资金投入到农业、新能源等昆明的优势产业。 

2016年,香港新华集团强势入滇,把云南作为重要战略合作投资区域,积极投身云南辐射中心建设、高原特色农业、文化教育、金融、脱贫攻坚等领域,先后成立了茶叶、咖啡、文旅、医疗、康体养生等项目公司并持续加大投资力度。 

2022年,华润集团华润电力在石林、宜良、嵩明投资新能源项目,实际利用外资1.31亿美元。在富民,华润水泥则拟投建麦篭箐建材产业园项目,旨在打造集高端骨料、钙基产品、干混(特种)砂浆和城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等于一体的绿色建材产业园示范项目。 

协同推进昆港多赢共赢

从曾经的开放末端到如今的开放前沿,昆明的发展态势如“大象起舞”。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和中老铁路开通运营,昆明正成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开放的市场中心、内地城市向南亚东南亚拓展市场的理想起点。 

“香港与云南的产业可以互补优势,两地企业可加强合作,共同开拓内地及境外市场。香港更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可推动大湾区的科研平台与云南对接,促进大湾区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等在滇发展,共同打造成为开拓‘一带一路’市场的重要枢纽。”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道出了众多香港企业家选择昆明的心声。 

把优质项目“招进来”只是第一步,让签约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才是“硬功夫”。 

“到了昆明,大家就是昆明发展的‘合伙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洪建多次在招商引资推介会上说,“我们将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为大家做好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让大家在昆明舒心生活、安心发展。”

为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昆明市委常委班子成员带头挂钩联系各县(市)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集中开展听取群众、企业家、服务对象意见“三个听取”行动,畅通政企常态化沟通渠道。数据显示,2022年昆明新增市场主体19.7万户、同比增长19.6%。 

得益于昆明坚定不移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并以持续更新的“昆明速度”为企业和项目提供高效的政务服务和优良的营商环境,大项目纷至沓来,大企业快马加鞭。

华润电力云南公司市场开发部部长曾进强在昆明工作多年,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就是他的“定心丸”,“在项目推进前期,地方政府就会组成工作专班,主动上门帮助我们推进项目、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项目落地、达产、见效的效率。” 

2021年5月,盘龙区在恒隆广场创新设立全市首家营商环境定点服务站/营商环境助力站。助力站为楼宇、商圈企业和员工提供政策咨询、现场专办、帮办代办、会商联办的“套餐式”服务,变传统的坐等上门为主动的贴身服务,实现企业办事零距离、办事效率零延误、审批环节零障碍。今年4月,昆明市营商环境办公室在恒隆广场建立了全市第一家营商环境观察站,与盘龙区营商环境助力站合二为一。 

为支持产业发展,昆明还设立了产业发展基金,并创新推行重点产业“链长制”,重点打造“8+N”产业链,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发展。2022年,昆明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1.4%,创2006年以来最高增速。 

从云贵高原到南海之滨,山水相逢情深意切。 

当下,昆明正奋力书写着更加精彩的“春天的故事”——《昆明市当好排头兵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十四五”末,昆明力争全市经济总量在1万亿元以上,在云南的经济首位度提高到30%以上。春城昆明,一座宜居宜业宜商的壮丽大城,正期待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闻香而来”、投资兴业,一起“开屏绽放”,一起“象”往未来,一起共享美好。(来源:昆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