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业务工作

理论园地

党建窗口

网络专题

组织机构

微信大厅

2017昆明市两会专题

昆明市统一战线喜迎十九大

2018昆明市两会专题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2019昆明市两会专题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COP15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2021年十九届六中全会

献礼党的二十大

人物风采
【统战·人物】陈誌:一直行走,用心探索,致力于云南美食传承的铿锵玫瑰
[作者:盘龙区委统战部发布时间:2023-02-01 09:17来源:盘龙区委统战部]

守正创新,以点为线!

陈誌  |  昆明德胜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1

予一生坚守,精一事传承。由盘龙区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联谊会、盘龙区留学人员联谊会和知乎城市云南共同打造的匠心「知」美云南百人匠心活动——盘龙知「新」匠人,第二期嘉宾——陈誌老师,致力于云南美食文化传播事业,视食品安全为己任,味蕾碰撞间,尽显匠人精神。

陈誌,现任云南省昆明市德胜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荣获云南省道德模范称号,入选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公示名单。昆明德胜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荣获全国先进企业、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小吃50强、云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趣味脑洞环节

脑洞大开,看看陈老师面对这些脑洞问题会如何应答呢!

Q

如果回到德胜桥创立之前,不能再做豆花米线,您会选择什么作为德胜桥的代表性美食?

A

虽然是脑洞问题,但是陈老师很认真地进行了思考。

“我觉得我不可能去说一个很抽象的东西,应该要落到实处。如果没有做豆花米线,我一定会去做豆腐。以前我们只要吃饱就行,但是现在一定要吃健康。豆腐富含植物蛋白,是一种发酵食品,现在我们做的米线也是发酵食品,发酵食品对我们身体有很多好处,富含益生菌,为什么宋美龄活到了106岁,就是因为他对益生菌的概念非常重视。我觉得豆制品是人类最健康的食物之一,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也带了大量的黄豆,黄豆不仅可以做豆腐,还可以磨豆浆,甚至可以做豆芽。

日本人写了一本书叫《腐的特质》,讲到了整个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优质菌类对人体带来的几十种好处,那本书看完以后获益匪浅。所以问我如果不做米线做什么,我就想到了豆腐。”

2

Q

假如唐僧师徒四人到德胜桥做客,要求为每人上一份不同的美食,您会分别用店里的哪种美食来招待他们?

A

如此奇想天开的问题引来笑声一片,轮到我们的孙大师上场了。

“唐僧吃斋念佛,又是取经队伍的领头人物,当然要给他来一碗我们店里的招牌——纯素豆花米线;孙悟空性格张扬跋扈,适合热腾腾的小锅米线;猪八戒食量大又嘴馋,就给他过桥米线;沙僧干的都是体力活,一碗豆面汤圆既能补充热量又能带来快乐。”

3

Q

如果客人要求吃一碗甜甜的热汤米线,您将如何来做这碗米线?

A

喜欢吃甜食的陈老师一听到甜甜的眼睛就放光。

“这个问题我喜欢,我爱吃甜食,都说爱吃甜食的人不容易得抑郁症,因为甜会让人快乐。云南有很多优质的甜食食材,比如德胜桥的冰三鲜、豆面汤圆等都会用弥勒竹园的红糖做糖稀,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弥勒甘蔗极高的含糖量。普洱的花生汤米线颇有名气,事实上花生汤从我们的味型上来说就是甜鲜味。所以我很愿意去尝试做这碗米线,米线最讲究的是汤要烫,尤其是在寒冷的冬日,如果为客人端上一碗98度热气腾腾的米线,配上香甜浓郁的花生浆或者竹园红糖,他一定会觉得幸福感爆棚。”

4

正经提问环节

刚刚只是热身,正儿八经的提问来咯!

Q

近年来,工匠精神成为热潮,据说工匠精神是治疗当今时代浮躁症的良药,但也有一些人觉得工匠精神在工业智能时代落伍了,您如何看待当今时代的工匠精神?

A

又到了让老师一秒变严肃的问题。

“我觉得工匠精神不是一个高大上的代名词,它是平凡且朴实的,有工匠精神的人就好比一个圆规,需要心不动摇脚在行走。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实际上就是从99%~99.1%的一个过程,因为它本来就是精益求精的一件事情,可能原本已经达到了99%的完美度,但是正因为有了工匠精神,它需要向99.1% 、99.2%去迈进。淳朴的云南人已经把工匠精神融入到了米线当中,把最简单的东西做好做精。

工匠精神还需要创新。我们德胜桥就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化的营销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做到了美团外卖米线、米粉类的云南省第一名。”

5

Q

作为成功的企业家和精神疗愈师,您给大家带来了独特的美食享受,也获得了大家的敬仰和好评,您眼中的自己又是什么样的呢?

A

精神疗愈师,是我们对像陈老师这样的服务行业人士的称呼!一碗米线下肚,满足。

“我觉得我个人是那种比较阳光开朗的,非常豁达,心态也比较年轻,而且我是典型的付出型人格,有一种使命感,所以我非常适合做美食的传承。在做豆花米线的过程中,我经常都会对自己讲一句话:希望能把云南的美食传递给更多的人,把云南的美食文化推向全国,甚至全世界。”

6

Q

日常生活中,您除了专注于事业还有哪些喜好?

A

想知道你和成功企业家之间的爱好有什么区别吗?

“我喜欢丈量脚下的路,因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地大物博,世界上有太多美好的东西,每天都有新鲜事在发生,我喜欢去更多的地方看到人世间的真善美,在人生经历的路途中,特别是在做美食的过程当中,通过自己脚下的路、看到的风景,发现更多的美食。因为每一道美食都代表了一种地方文化、一种情怀,而且里面还包含了大厨的一颗爱心,像一件艺术品。”

既然说到美食,好不好奇陈老师的美食偏好呀!

“美食是包罗万象的,全世界的美食我都喜欢,口味还是多元化的,不过偏爱甜食和麻辣的多一些。”

7

Q

择一事终一生并不容易,您始终坚守初心,在豆花米线以及其他云南特色小吃之路上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是什么让您一直坚守?您在企业经营的道路上遇到过哪些深受触动的人或事?

A

问完这个问题,陈老师的内心泛起道道涟漪。

“我觉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在德胜桥的整个发展过程当中,我明白了一点:一流企业做的是文化,但是文化需要有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传承。德胜桥作为昆明一个 38 年的老字号品牌,经历了两代人的传承,它的坚守意义非同凡响,这一份坚守不仅仅代表了德胜桥这个品牌门店,也代表了昆明豆花米线的传承,代表了云南美食地图的一个亮点,德胜桥品牌距离百年老店还有 62 年的时间,任重道远,这个是必须去坚持的,不能半途而废。

我觉得深受感触的东西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责任,一个是食品安全。我们的员工从二三十人发展到如今的1700多人,肩上肩负的是1700多个家庭,公司的体系、责任、进步和信任度,是带给他们安全感的最大因素。至于食品安全,我们一直在坚守的最基本的底线就是食品安全。感触最深的就是有一年六一儿童节,我去门店巡店的时候看到里面有61个小朋友在用餐,我觉得这就是对我们的信任。作为父母来说,带孩子出去吃饭的时候,考虑的就是干净、卫生、安全。所以食品安全是要用心去坚守的。”

8

Q

德胜桥品牌的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如今的德胜桥取得了哪些成就?您对它的未来规划是什么?

A

陈老师百感交集,既有回忆的感伤,又充满自豪。

“德胜桥品牌的创始人是我的婆婆杨美淮女士。豆花米线其实是家族的传承,始于清道光九年,无意间将豆花和米线结合在一起,却成为了一种口感独特的美食,在得胜桥边开了一间小店,从此豆花米线声名远扬。到了1964年,美淮女士放弃了喜爱的花灯,成为了豆花米线的第二代接班人,靠骑着一个三轮车起家。受到父亲的教诲,杨美淮女士一直坚持诚信经营。由于起家于昆明地标得胜桥边,取名得胜桥,老人家常年吃素喜欢做公益,有一种博爱的胸怀,经常捐赠养老院、修路等等,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到了1984年要办理营业执照,老人家果断地将“得”字改为“德”字,因为老人家认为德行和行德一定是企业将来的一个宗旨,做人要行善积德。

如今德胜桥获得了昆明老字号的称号,也获得了国家级的绿色餐饮门店的称号。在盘龙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我们建立了党支部,门店从6家扩充到了67家,我们的工厂从富民一家普通的米线厂,发展成为了龙头企业,员工也从30人扩充到了1700人。党建的引领让我们正向发展,我们也觉得要做一家有社会担当、有党先锋带头作用的企业。

至于未来的规划就是简单一句话,朝着百年老店的目标前进。”

9

Q

从您接手企业至今,在您的不懈努力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您觉得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A

听完这个问题,陈老师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我大学毕业那会儿进入了松下电器,在公司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后面也用到了德胜桥的经营管理中,我觉得这一点很感恩。其实成功这条路没那么容易,当年也是起早贪黑,风雨兼程,好在我生在了最好的时代,有政府的帮扶。 

我觉得一家企业最重要的三要素就是人、财、物,人肯定是第一要素,我们的核心就是四个字——财散人聚,员工不是来打工的,而是一起来创业的,是为自己而打拼。管理骨干会成为公司的创业伙伴,成为优秀的党员。餐饮企业最忌讳的就是不稳定,我们公司的中层是公司的中流砥柱,大家凝心聚力团结一致,与公司共进退,朝着希望前行,10年以上的员工比比皆是。党建的引领就是让我们要有团队的精神理念,要共同富裕。所以一直觉得如果一家公司要经营的好,我自己得先学会做人,所以财散人就聚了,大家目标明确了,战斗就打赢了。”

10

Q

您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诚信为本,将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但是要从食材源头到一碗米线的诞生,每一个环节都保证食品安全并不容易,您是如何做到的?

A

从陈老师的脸上看到了一身正气,这也是食品安全最需要的东西。

“我一直在强调,德胜桥并不是最好吃的,但一定要是最安全的,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德胜桥走了产供销一条龙的路线,所有食品的溯源,每一个产品的出品以及售卖环节,我们都是严格按照流程来的,有了流程就确保了我们的食品安全。省委省政府给我们颁发了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的称号。

我们的工厂叫云南星桥食品有限公司,地点在富民,是目前云南省最先进的一家米线生产工厂,获得了云南省绿色食品的称号。我们整条流水线是没有人工去操作的,有效保证了食品安全卫生。”

11

Q

作为第七届云南省道德模范,您热衷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您做公益事业的初衷是什么?

A

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感觉自己的精神层面得到了升华。

“这其实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我的婆婆杨美淮女士是云南省第一届的云南好人,也许就是这样的精神感染了我。传承不一定是物质上的,最重要是精神,是一种信仰,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婆婆影响了我,潜移默化中每一天接受到比较正的一种信念熏陶,就觉得应该要把公益事业做下去,做好事不分大小,回馈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会获得更多的爱。”

12

Q

米线是云南的特色小吃,除了注重食品安全,德胜桥米线的特色是什么?

A

忍着口水听陈老师说美食。

“德胜桥一直在走一个路线,就是云南小吃博物馆。民族大团结就代表了一个包罗万象,云南的16个地州,26个民族,代表了不一样的民族风情,拥有不一样的特色美食,就连米线都有好多种,每一种美食都是一种文化,需要有人去宣传、去推广。

我认为乡愁的第一位是味觉,德胜桥一直保留着传统的东西,那就是小时候的味道,无论离家多久,回到昆明,来到德胜桥,都能吃到那一碗充满儿时回忆的豆花米线,那一碗木瓜水,从小吃到老,从早吃到晚。时代在变心不会变,要创新更要守正。”

13

Q

作为成功的企业家,您有什么话想对广大青少年群体分享,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中?

A

“我觉得作为年轻一代,目标可以定得很伟大,但是路还是要稳扎稳打地走。创业和梦想它不只是一个口号,更是一个信念,所以我要送给年轻人一句话:种树的最佳时间是 10年前和现在,也就是说,要做一件事情什么时候都不晚,但是需要去坚持。”

14

时代在发展,作为精神疗愈师的陈誌老师守正创新,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探索,始终坚守匠人精神,保留云南特色小吃传统味道的同时,用新时代的理念和经营管理模式映射出时代的变化。德胜桥向着百年老店奋力前行,无论多少年,食品安全永远第一,无论何时,那一口勾起童年回忆的味道永远都在。

云南匠心「知」好物

现在是好物推荐时间,作为云南小吃博物馆,在德胜桥能尽情享受云南各地美食,挑动你的味蕾!

云南美食包罗万象,德胜桥,不仅有昆明人记忆中的味道,还能品尝到云南各地州各民族的特色小吃,酸甜辣鲜香,煎炸煮焖炖,余味无穷,品味人间烟火气。

下面是陈老师亲自推荐的招牌美食,是德胜桥创始人杨美淮女士当年头顶烈日、迎风冒雨、脚蹬三轮车在昆明得胜桥头售卖的三款产品,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寄托着昆明人的乡愁。

01豆花米线

历经了 38 年的风风雨雨,上好的豆花散发出清新的豆香,弹嫩无腥味,优质大米做出的米线口感顺滑,配上冬菜、花生、酱料等灵魂伴侣,香辣爽口,鲜味十足,物美价廉。

15

02豆面汤圆

细腻软乎乎的糯米丸子,裹上香味浓郁的黄豆粉,淋上蔗香扑鼻的红糖汁,一口咬下去,香甜软糯,满嘴留香,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16

03木瓜水

木瓜粉晶莹剔透惹人爱,甜香浓厚的红糖水融入其中,撒上玫瑰花、芝麻粒等,冰冰凉凉,清爽丝滑。

17

看着这些让人垂涎欲滴的小吃,是不是嘴馋了呢!不止这些哦,还有小锅米线、鲜奶米布、米浆粑粑等等,琳琅满目,赶紧到店里享受美食赋予的快乐吧!

店内环境干净整洁、别具一格,处处散发着浓厚的企业文化气息。中午到店里参观的时候,挤满了食客,男女老少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美食带来的幸福感,岁月静好,治愈人心。

童心「知」匠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匠心的传承人,匠人老师与孩子们暖心互动,一教一学,一问一答,完美诠释了匠人的精神传承。

18

活动期间,陈老师温柔地给小朋友简单讲解了德胜桥企业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和愿景规划,耐心回答了小朋友天马行空的童真提问。在云南豆花米线首席烹饪大师孙凤雷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小朋友亲自体验了豆花米线的制作过程,品尝到如此美味的米线,略显羞涩地询问能不能带回家给爸妈尝尝,可爱十足。为了表达对两位老师的感谢与喜爱,以一碗豆花米线为元素认认真真作画送给老师,老师们开心地表示要好好珍藏这幅画。(盘龙区委统战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