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业务工作

理论园地

党建窗口

网络专题

组织机构

微信大厅

2017昆明市两会专题

昆明市统一战线喜迎十九大

2018昆明市两会专题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2019昆明市两会专题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COP15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2021年十九届六中全会

献礼党的二十大

港澳台海外
西山区侨光小学:承华之魂 扬侨之光,师生同筑中国梦
[作者:西山区委统战部发布时间:2022-10-24 18:15来源:西山区委统战部]

西山区侨光小学坐落在美丽的昆明市中心金马碧鸡坊旁,是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倡导,侯西反、白清泉先生于1943年创办,至今已有79年的办学历史。学校是云南省唯一的一所具有华侨历史的小学,她与南洋华侨机工有着一段深厚的渊源,凝聚着抗日战争、南侨机工赤子功勋的英雄事迹、海内外华侨华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元素。

学校占地面积约5300平方米,办学规模教学班12个,在校学生人数56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47人,占学生总人数的26 %,外来务工子女占82 %;教师34人,少数民族教师5人,占教师总数的14.71%。近年来获得了“语言文字示范校”“昆明市绿色校园”“云南省华文教育基地”“昆明市统战文化基地”等荣誉和称号。

侨光小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立德树人,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

(一)建立健全创建工作机制,汇聚创建工作合力

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把稳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方向盘”

成立以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周密部署、专题研究、分类推进,形成一把手主抓,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德育办、政教处、年级组认真推进的工作机制,确保创建工作有人懂、有人抓、有人做。

2、统筹规划部署,找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力点”

制定《昆明市西山区侨光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施方案》,明确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实施办法和具体路径,做到教学内容、教育实践、师资力量、任务考核“四落实”,确保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统筹一体推进,并在多年的实践中收到了实效。

3、加强队伍建设,培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人才库”

始终坚持将强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师资力量作为教师队伍管理和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强基础、请进来、走出去”三种方式,培育壮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人才队伍。强化理论武装,通过学文件、看视频等方式,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入脑入心。利用“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月”等时间节点,在教师中开展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活动,不断提升教师队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邀请相关专家到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讲座,进一步丰富教师的相关知识储备。

(二)积极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主阵地

学校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不断开发民族团结进步精品课程,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实践活动,使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绚丽绽放。

一是牢固守好课堂教育主阵地,扎实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积极落实《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让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二是针对各阶段学生年龄特点,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选用权威的教材、适用的方式,在教学中浸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针对小学低、中年级阶段,组织学生观看“中华民族全家福”图片、学唱儿歌等,初步感知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大家庭,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观看民族传统服饰、建筑等图片、视频等,初步感知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交融性;初步认识各民族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开展升国旗仪式、入少先队仪式等活动,利用重大纪念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等载体,初步认知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民族形象和中华文化符号,让学生牢固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

针对高年级学生,依托语文、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各民族是血脉相连、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关系;了解中华大地是各民族共同生活、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家园;了解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共有的精神家园;懂得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初步树立“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一家亲意识。

三是深入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全面使用推行国家统编教材,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汉字,提高师生交流效果、文明意识,美化校园育人环境,维护母语尊严,确保各民族学生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三)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守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园文化主阵地

让学生了解、学习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

一是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聘请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舞龙、彩扎、民族舞蹈、民族打击乐器、剪纸、书法、围棋、泥塑、滇剧、京剧等特色教学活动。通过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的课余学习活动,展现侨光小学学子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

定期带学生参观陆军讲武堂、铁路博物馆,云南民族村、云南省博物馆等,积极扩展德育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疫情期间,利用学校大屏“隔空”开展“缅怀南侨机工英雄、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清明祭英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学习,铭记历史,学史崇德传承先辈的革命精神,学史力行讲好侨光抗战史的故事,引导教育各族学生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三是营造学习、使用国家通用

语言文字良好环境

每年9月13日至18日,学校都如期举办“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主题活动,通过举办“国旗下的演讲”“中华经典诵读”“创书香班级 乐阅读分享”“读好书,写好字”“我和名著晨读”“汉字听写大赛”“朗读比赛”、手抄报、黑板报等活动,营造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汉字的良好氛围。

四是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

侨光小学与东南亚各国常年进行各项交流活动。2007年至今曾多次迎接来自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缅甸、韩国等各国教师、南侨机工后裔、华侨及各部门参观团,和马来西亚宽柔二小、育才小学、马来西亚巴生新华小学、巴生利民国民型华文小学、厦门集美小学成为友好学校,侨光小学的名字多次出现在马来西亚及全国相关报刊上,知名度得到很大提升,成为南侨机工后裔和爱国华侨回国追忆历史的重要落脚点之一,成为云南小学对外交流的窗口,同时在对外交流活动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培养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注重发挥活动价值引导力和文化凝聚力,搭建起各地、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平台,让各族学生广交朋友、开阔视野、增长本领、凝心聚魂。(西山区委统战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