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政协盘龙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区政府胜利召开。民盟盘龙区基层委8名政协委员按时报到参会,提交1件集体提案,8件个人提案。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重点和区情,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集体提案《关于疫情新常态下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指出盘龙区民营企业主要以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而这些行业恰好是疫情影响的重灾区,部分企业由于经营困难出现裁员或者解散员工等情况,企业生存面临危机。建议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主动帮扶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就业服务,稳定劳动关系,加大降费力度,制定更多惠企政策。区政府也要因时而变,主动调整区域行业、产业结构,精准帮扶,助力困难企业走出困境。
侍向东委员在提案《关于改进盘龙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建议》中指出要加大人民法院专业培训、考核的工作力度,提高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解决案多人少的突出问题。强化法院执行工作主体责任,提高执行效率。加强执行队伍建设,提升执行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建立严格的值班规章制度、增加值班人员,提高办事效率。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依法保障人民根本权益。
李蕊委员在提案《充分发挥律师在依法治区中的积极作用》中建议将依法治区工作与“人才强区”紧密结合。建立健全全方位的法律顾问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财政保障机制与律师事务所主动开展志愿服务并行的“双轨制”。充分激发律师在招商引资中的积极作用。
李洁委员《关于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建议建立健全社区养老的管理、监督办法,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运行。加快养老服务专业化队伍建设,加快引入培育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多元联动机制,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公共治理。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宣传,定期开展相关社区活动,对社区老年人定期提供公益性相关服务,让社区居民对此项服务深入了解。
张云姗委员《关于加强医养结合打造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的建议》指出要推进护理型养老机构和护理型床位建设。鼓励居家养老,将家庭病床的医护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增强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搭建医养护一体化运作平台。开通老年人就医无障碍通道,老年医学门诊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鼓励医护人员多点执业,引导诊所、门诊部等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开展居家医养服务,以收到家庭减负担,医保少支出,机构得发展的三方共赢效果。
华金福委员在《关于对重度残疾儿童实施上门康复的建议》指出从区情出发,制定相应的重度残疾儿童救助政策。加大残疾儿童康复的投入力度,宣传力度。服务方式多元化,对于重度残疾儿童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上门康复的方式,为残疾儿童提供一对一的康复训练。免费为重度残疾儿童配备适宜的家庭康复训练器械。对重度残疾儿童家庭进行家庭环境评估,免费开展无障碍设施的个性化改造。
李建斌委员《关于我区社区健身设施升级的建议》指出随着人们的健身意识不断加强,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要和健身设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逐渐凸显。在充分考虑社区健身场地具体情况下,适当增加设施种类,提高对青少年和中青年人群的吸引力。合理设置社区健身场地设施。建立健全健身场地设施管理机制,配备管理人员,定期巡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并通过公益机构引导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各方通力合作。
晏保文委员在《关于提升盘龙辖区内废旧衣物收取水平的建议》指出盘龙区内的废旧衣物回收存在覆盖面不足,城市居民小区覆盖面比较广,公共单位和农村没有回收柜的现象。建议科学布点,尽量做到回收柜在辖区内全覆盖。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市民知晓并参与。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应用程序全程监控废旧衣物处理的各个环节。借助大数据平台,定期对每个用户的信息进行反馈并建立积分制度,对于达到一定积分的用户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
安海山委员《关于缓解新迎片区老小区公共道路停车难和交通拥堵的建议》指出新迎片区是昆明人口密度很高的老小区,随着私家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老小区公共道路停车难的问题日益严重。给群众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物业管理也十分困难,而且给消防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建议优化国资停车位收费标准。优化老小区公共道路的交通单向循环行驶方案。建设多个规范的立体停车场。
8名委员中有7名是今年新推荐的政协委员。作为新委员,大家一致表态,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与区委同频共振、同轴共转、同向共进。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的根本,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民生改善作为工作着力点。在今后5年的履职工作中,通过向老委员学习和自我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做到“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在区政协的领导下,不忘初心,凝心聚力,为建设“幸福盘龙”贡献民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