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五华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协五华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
五华区基层委盟员政协委员紧紧围绕事关五华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坚持深调研、献良策的原则,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在“两会”期间,提交3件集体提案,9件委员提案,贡献民盟智慧,发出民盟好声音!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为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建得起、用得起、管得好”的目标,他建议围绕有组织、有地建、有资金、有章制,有技术、有宣传,加快解决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问题。建议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治污工作顺畅开展;开展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时,既要考虑生态,也要考虑生产和生活,将污水处理建设用地纳入统一考虑。强化设计,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多元投入,构建资金保障体系,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按照“能集中则集中,需分散则分散”的原则,围绕“投入最小化、工艺最优化、管护最简化”的目标,重点在处理方式、处理规模、处理工艺方面把关。引入外脑,加强技术支撑,确保方案有实效;出台五华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明确责任主体、因地制宜地确定运行维护管理体制、程序和实施细则,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委托第三方专业公司运营,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运营;加强宣传,增强村民环保意识,确保源头治污有成效。五华区人民政府区长李亮充分肯定了民盟五华区基层委的提案,认为提案选题好,查找问题准,给出的建议可操作性强,区政府将在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中吸纳相关建议,并逐步解决。
赵坚委员在提案《深化职称改革,试点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工作》中指出,教师职称评审是关乎教师切身利益的大事。探索中小学教师中初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校”,旨在进一步激发中小学校办学活力,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区人社局和区教育体育局协同做好统筹兼顾,充分发挥职称的“指挥棒”作用,制定科学的评审标准,从德、能、绩三方面科学分类评价专业技术人才素质,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同时,区人社局及区教育体育局要不断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做到事前备案、事中监管。
谢永芳委员在提案《关于进一步做好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建议》中,就如何准确把握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方向,编制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落地性的村庄规划,切实服务乡村建设需要,建议广泛宣传发动;以“三生融合”“共同缔造”“两山”理论三大理念引领实用性村庄规划;“管制”和“留白”并重,合理确定用地总体布局;着力补齐城乡一体化配套设施短板;为乡村产业导入提供空间和品质保障。
张丽华委员在提案《关于进一步做好五华区疫情常态化防控的相关建议》中建议,借鉴国内发达地区研发的基于健康码互转互认实现跨境联防联控的成功经验,在全市率先探索并推出健康防疫核验智慧平台,与国家“防疫健康信息码”对接,居民填报基本信息后即可注册,实现“身份 健康”核验功能,进入公共场所时只需刷身份证或人脸识别就可将红外测温、健康码、行程码核验一步完成,让居民无感通行,提高通行效率,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李荣仙委员在提案《关于发展和完善我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中,针对老年人“吃饭难、就医难、照料难”等养老供需不平衡问题,倡议养老多样化。建议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构成一体化综合性养老服务体系,并打造互助养老模式;积极探索“物业服务 养老服务”模式;利用社区医院的资源、物业管理的便利、社区管理的指引,形成联动机制,各司其职,实现居家养老。
在提案《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区基层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中建议,应针对城乡差异,制定不同的文化建设标准。政府可发挥社会热心人士、志愿者、民营企业等作用,与他们共同承担文化建设任务。再建立文化人才库,对志愿者进行集中培训,提升其专业水平。
郝大维委员在提案《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社区全覆盖提升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水平的建议》中建议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将老年人请出来到社区接受康养服务,或上门进行照料;增加公共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满足老年人物质生活、精神文化和心理慰藉等方面的需求;大力发展社工组织,让居家养老服务像外卖点餐一样方便。
杨霞委员在提案《关于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五华企业发展的建议》中建议严格依法审批,衔接排污许可,开展随机抽查,建议依法惩处建设单位环评违法行为。建立环评机构、评估机构和技术人员失信反馈惩戒机制。创新管理方式,优化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效率。
赵双立委员在提案《建立“文明施工”长效机制的建议》中指出“减噪降噪,文明施工”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一个基本诉求,建议强化权责制度,一地一岗一责,针对具体工地,明确具体负责单位,落实相应责任人,解决投诉难问题;优化减噪降噪手段,督促施工单位文明施工,科学降噪;合理规划并公布施工时间,鼓励群众监督。
柴雪峰委员在提案《加大五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师资投入,助力孩子健康成长》中建议,区委编办在核定教育系统的总编制时对专职心理教师的编制数进行统筹;建议人社部门在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入口、职称评定等问题上给予适当倾斜并加大培训力度。
五华区基层委3名盟员人大代表和14名盟员政协委员在“两会”上认真履职,听取了区政协工作报告、区政协提案工作报告、区政府工作报告和“两院”工作报告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赵坚委员:区政协工作报告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地反映了过去五年区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及在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协商民主、建言践行、提质增效等各方面取得的履职成绩。报告政治站位高,充分体现了政协工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准确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聚焦专门协商机构主责主业,在助推五华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了政协智慧和担当。报告对新一届政协工作的建议,准确把握了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使命,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区政府工作报告全面且客观地反映了五年来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为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高品质的核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未来发展的建议:1、2021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我区一职中专选址搬迁的问题未能实现,硬件设施达不到无法升为省重点,导致我区职业学校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期。2、应加强对我区基础教育资源分布及优质均衡发展的顶层设计。
温晓燕委员:区政府工作报告实事求是总结成绩,客观分析了存在的问题,高瞻远瞩地谋划了五华高质量核心区建设的新篇章。在推进五华经济社会建设过程中“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作为政法组的政协委员,我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法制保障。
胡昆妮委员: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切感受到区委区政府五年来对教育的投入支持。从2015年到2019年区政府就对教育经费投入56.8亿元,一次性新增教育编制400个,为五华区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在未来,我们还需要面对很大的挑战,我们要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还有很大压力,这也需要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
谢永芳委员:政协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语言精练,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文风质朴:既有详实的成绩总结,又有凝练的经验概括,用详实的数据和案例说明了区政协是凝心聚力的第一线、决策咨询的第一线、协商民主的第一线、社会治理的第一线。在总结成绩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五点经验高屋建瓴,统揽全局,找准了政协工作的规律,为区政协十届委员会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方法借鉴。
张丽华委员:政府工作报告是求真务实的报告:过去5年,五华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总体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城乡环境显著改善,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是提振信心的报告:未来5年,改革发展思路清晰,实施路径明确,是五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任务书和路线图,我们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真抓实干,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
“十四五”全面擘画,新征程即将开启,盟员委员和代表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五华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为五华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高品质核心区建设而不懈奋斗!(民盟五华区基层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