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明市台联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坚持实践创新与打造“春融同心”工作品牌同频共振,分别在五华区翠湖社区、水晶宫社区,盘龙区桃源社区等6个社区开展昆明市台胞台属公益服务站工作,推动台联工作走进基层、走进社区、走进人心,促进昆台两地社区(里)在相互交流中契合、两地同胞在相互交往中达成共识,画出最大同心圆。此项工作属全国独有、开云南省首创先河。
社区成为对台交流重要平台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做好社区对台工作,是台联组织和台胞台属关爱家园、回报家园、建设家园的重要渠道和工作结合点。在创建工作中,社区成为昆台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平台,昆明市台联充分发挥台胞台属公益服务站平台载体作用,搭建昆台两地社区(里)交流平台,促进五华区翠湖社区、盘龙区桃源社区与台湾台北桃源里(彰化桃源里、高雄桃源里)结对,学习借鉴台湾邓公里环保及志愿者服务经验,开展与台湾基层里长参访团、台湾阿美族研究生交流团、大学生参访参团等6批123人次的交流活动,期间,参访团到昆举行了参观学习基层党建、社区治理,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等开展座谈等一系列活动。
10月21日,“传统非遗文化进社区”活动在盘龙区拓东街道党群活动基地展开。活动现场,来自拓东街道白塔社区、尚义街社区的台胞台属代表表演了舞蹈《茉莉花》、非洲手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和我的祖国》、歌曲《我们都是一家人》等文艺表演。
举办“春融同心·非物质文化传承进社区”系列活动,是昆明市台联创新形式、拓展为台服务功能,切实提高服务台胞台属的能力和水平的一个缩影。2019年,为促进昆明市台胞台属公益服务站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开展,昆明市台联制定《创建昆明市台胞台属公益服务站的实施方案》,出台《关于创建昆明市台胞台属公益服务站的实施意见(试行)》,夯实创建工作基础,不断健全对台工作网络。2021年,为进一步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举行了“山海同天·明月同乡”2021(第二届)昆台美食文化节。
近年来,昆明市台联还以社区为平台,开展了“春融同心·两岸一家亲”昆明市台胞台属积极参与“昆明市城市文明管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主题活动,建立台胞台属创文志愿者队伍,50位台胞台属被聘为社区环保监督员,50位台胞台属被聘为垃圾分类宣传员。500多位台胞台属参与环保志愿、文艺表演类活动,实现台胞台属和社区群众直接参与、直接受益,更加爱护社区、爱护自己的家园。
打造昆明对台工作响亮品牌
市台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正深入推进统战文化基地建设,台胞台属公益服务站来自群众、建在基层,可成为拓展统战文化基地建设的有效路径和方式。接下来,市台联将坚持项目化、品牌化的理念,不断深化“台胞台属公益服务站”品牌优势,推动台胞台属公益服务站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实现台联工作“站前台、上一线”,更好地服务全市台胞台属,将其打造成为昆明市对台工作响亮品牌。
2020年12月16日,盘龙区鼓楼街道桃源社区被正式授予“昆明市统战文化交流基地”称号。为促进昆台两地文化交流,桃源社区在原有的民族风情博物馆基础上,创建了全国台联系统的首个以台湾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宝岛风情展示馆,集中呈现台湾地区少数民族的历史精粹和文化魅力,为台胞台属、居民群众搭建文化交流平台。自宝岛风情展示馆建成后,桃源社区已多次组织辖区各族居民、台胞台属、公共单位及环城一小学生等群体进行参观,促进两岸文化交流。
2021年4月14日,由昆明市台联和云南农业大学共同打造的昆台现代农业科技文化交流基地在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滇台特色农业产业化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滇台中心”)挂牌成立。
2021年,昆台现代农业科技文化交流基地被市委统战部评为“春融同心·统战文化基地”,这里不仅搭建了昆台现代农业科技、文化与经贸交流的新平台,还举办了 “昆明市台胞台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福献瑞、拓印颂党恩、丝线情牵两岸、昆台两岸花艺献礼”系列活动,对昆台两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滇台中心”已同多家台企在食品、花卉等领域展开合作。市台联兼职副会长、昆明统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嘉雄表示,目前云南正在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有很多来自南亚、东南亚的台商想要到云南来投资,希望通过昆台现代农业科技文化交流基地,吸引更多台商及农业方面的优秀人才到昆明投资创业,助力我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来源:市台联、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