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昆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帮助和提高少数民族妇女掌握刺绣技能,托宽少数民族妇女就业渠道,昆明市侨联于10月23日-26日,在石林县首次尝试举办“侨爱心”少数民族刺绣技能培训,效果良好。
一、 围绕大局拓思路
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劳动者专业技能与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破解就业供给矛盾,调节劳动力结构的根本措施,对于稳定就业形势,促进就业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保障作用。近年来,市侨联在省侨联的支持下,开展了面向归侨侨眷群众的“侨爱心”茶艺、面点技能培训,2020年继续在昆明市区开展一期中式面点培训,促进了城区归侨侨眷群众的就业技能提升。结合石林县归侨侨眷数量少、居住相对分散,县级侨联基层组织薄弱的实际情况,市侨联围绕石林县支持培训少数民族刺绣产业发展大局,以项目实施带动社会对侨联工作的认识谋划技能培训,在石林县委统战部的支持下,安排华侨事务预算专项经费,开展一期“侨爱心”少数民族刺绣技能培训。培训由石林县委统战部联合石林县妇联承办,云南七彩美伊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承办,为期三天,来自石林县各街道、乡镇的3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10月23日,培训班在云南七彩美伊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石林生产营销基地开班)
二、 精准培训强素质
此次培训经市、县两级反复酝酿和考察,选择在石林生态工业集中区核心区的云南七彩美伊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石林生产营销基地举办,培训采取课堂理论讲授、学员实际操作的方式,由传统工艺美术类高级工艺美术师、云南省首席技师、昆明难看工艺礼品厂法人、云南七彩美伊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曹彩梅、云南琪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设计总监杨斯迪等老师向学员集中教授彝族撒尼刺绣技能基础知识、针法练习。授课老师的循循善诱、浅显易懂的手法实操,激发了学员浓厚的学习兴趣,有的学员克服了路途遥远的困难,在课后仍然留在基地继续学习刺绣;有的学员表示通过此次系统学习,对石林彝族的刺绣手法有了系统了解,对自己的就业创业都有极大帮助,都希望以后继续举办此类“在家门口就能学”的培训,并将培训课时延长。
三、 助力技能提升
此次培训授课的曹彩梅和杨斯迪两位老师具有刺绣行业高级资质的,技能老师吴晓丽都具有多年的实操和刺绣经验,她们谆谆善诱、耐心细致,即使是30人的小班课,从刺绣画图、针法实操到刺绣品市场的初步运营,都春风化雨、娓娓道来。学员们的学习兴趣一天比一天高,从学会分辨机绣和手绣到自己挑色选图,100多种图案信手拈来,平面绣、立体绣,直到时尚七色配色的色彩转换创新,至培训期满,每位学员都不同程度的娴熟掌握了几十种刺绣针法。
此次培训虽然仅有短短三天的培训,但和其它刺绣培训不同,有三个显著特点和收获:一是教授内容最丰富,比如其它培训以教授“打字秀”为主,要一星期时间,但整个班秀同一朵花,此次培训以设计和针法学习为主,教授的针法是最多的一次,每个学员基本学会了3-20种针法;二是学员成品最多,一般刺绣培训在一周内都很难有成品,但此次培训每个学员刺绣热情高,加班加点学习刺绣,每个学员结业后都有2个成品展现;三是对就业创业的帮助效果很快显现,如不少学员现学现用,有的学员将作品发朋友圈就立竿见影产生了定制。关于绣品营销,又产生不少话题,如何核算、怎样出单……有年长的学员表示将利用农闲时间加强刺绣学习,将时尚元素加入传统刺绣,为家庭增收努力。云南七彩美伊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表示也将发挥公司从事民族刺绣时间长、具有设计、加工和制作和出口的优势,与部份优秀学员加强日常对接,让她们继续加强学习,通过此次培训,让这门针线活变为“金线活”。
“侨爱心”技能培训是中国侨联“侨爱心”重点项目之一,是党和政府关注侨界民生、精准为侨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省侨联的支持下,此次少数民族刺绣是结合我市精准扶贫工作实际、拓展服务领域、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一次创新和尝试。我会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更好地将华侨事务预算专项经费使用和昆明各县(市)区的发展重点结合起来,真正在昆明发展大局中体现侨联作为。
培训集锦
分享心得
学员杨春妮分享刺绣心得体会
学员李世美分享刺绣心得体会
成果展示
王丽琼作品
赵梅兰刺绣作品
学员心得
学员高萍自营服装店,在良好的互动学习氛围里表现突出,对刺绣工艺细节严格要求自己,她搭配的色彩时尚柔和,构图简洁,在色彩方面有自己独见解,培训结束后她将课上所学习的刺绣技法应用于服饰,领口和袖口、扣子上作为点缀,增加服装的附加值。
其它学员培训后对就刺绣相关问题向老师请教(云南七彩美伊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曹彩梅、昆明市侨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