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在昆明市两会召开前夕,九三学社昆明市委与云南政协报主办2019年“两会聊天室”专题访谈,九三学社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深入挖掘昆明文化资源,让历史文化名城绽放新光彩积极建言。
参加本次访谈的嘉宾有云南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副主委、九三学社昆明市委主委常敏;云南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参政议政委主任、云南省教科院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刘寒雁;昆明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昆明市委副主委、昆明市明信公证处主任段伟;昆明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昆明市委参政议政委主任、昆明学院昆明滇池污染防治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钱春萍;昆明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昆明市委秘书长黄建伟。
与会嘉宾围绕深入挖掘昆明历史文化资源工作的意义、历史文化名城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当前亟待深入挖掘的历史文化资源等进行思想碰撞,展开了一场精彩而热烈的“两会”专题访谈。
重点:深入挖掘昆明历史文化资源
常 敏:1982年的今天,昆明入选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所以今天我们在这里谈这个主题非常有意义。近年来,昆明围绕历史文化名城的打造,开展了大量工作,西南联大和陆军讲武堂“一文一武”的建设和翠湖片区的提升改造等都取得了喜人成效,但全市在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中,还存在特色不够突出的问题,很多文化历史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深入挖掘昆明历史文化资源,既可以挖掘历史事件,还可以挖掘重要历史人物,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
九三学社昆明市委近年来注重挖掘、保护西南联大名人名迹,在我们的努力推动下,昆明周培源旧居被九三学社中央命名为“九三学社全国传统教育基地”。同时,我们还对国学大师刘文典先生在官渡生活居住期间所留下的文物遗迹保护利用工作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了协调。
钱春萍:近年来,昆明开展了多方位的历史文化研究和挖掘,如民族文化、古滇文化、抗战文化、西南联大文化、环滇池生态文化等,但却忽略了工业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昆明是工业遗产富集地,其所承载的工业文化也非常丰富,如中国第一座水力发电站、中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生产的军用双筒望远镜、第一架80公分测远镜、第一挺机关枪、第一根电缆,昆明重机厂一度成为中国“八小重工”之首,创造了众多全国重型机械之最;还诞生了云南第一袋水泥、第一张机制纸张、轻工业的“五朵金花”等。目前昆明拥有滇越铁路、石龙坝水电站、昆明钢铁厂三项国家级工业遗产。
工业文化是昆明茨坝、普坪、马街、海口区域的独特资源,这一片区也是中国现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是云南著名的工业基地之一。马街、海口片区的工业文化挖掘与展示将弥补昆明历史文化资源挖掘短板,进一步擦亮昆明历史文化名城品牌。目前,昆明市21个市级文创园区中就有5个是利用老旧厂房建设而成。然而,遗憾的是,对工业文化的挖掘与利用做得不够。拥有滇越铁路、中国铜都、中国锡都等著名工业遗产的云南,仅有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入选2017年公布的首批十大“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十大“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则是空白。
同时,昆明作为全国重要的花卉基地,要大力挖掘和发扬昆明花卉文化。
段 伟:历史文化是最大的金山银山,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若与经济结合起来,是可以源源不断发展的。在经济领域发展过程中,要考虑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挖掘,才能在经济建设中把这些东西保护下来。深入挖掘昆明市历史文化资源,给昆明这个不显眼的“古都”贴上品牌标签,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强化区域经济实力,有利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自然)和文化特色(历史)的城市运行环境,带动整体经济市场蓬勃运营。
刘寒雁:用多元的城市文化活动影响市民的娱乐选择,城市才能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又富有精神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议以“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自主开放的西南大都市”“不落人后的奋斗之城”“花香四季的大健康之城”的名片,建设昆明文化集群,将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与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相融合。
接地气的乡街子文化同样也是昆明挖掘和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可以更好的展示云南特色,还能在保护与传承中将城市记忆变为旅游资源。
关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段伟: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是一脉相承的,应当找准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平衡点。要以史为鉴加速文明城市建设;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夯实发展软实力;增加城市名片,建立地标性集群;彰显城市品牌和特色,打造卓越竞争力。在城市规划设计时要一张蓝图绘到底,规划设计时要留足发展空间的留白,不能只有居住空间,更要有文化空间,在规划中有序发展。
城市建设不要像推到积木一样推倒重来,要像打马赛克一样,不断建设并保留其历史文化价值。要更新城市建设中历史建筑保护措施,提升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规划,延续历史文脉;加强保护与利用的结合,使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惠及民众;加强历史文化资源学术研究和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
黄建伟:昆明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个现代化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绝不是一个割裂历史的城市,相反,越是现代化的城市,越是应该重视历史文化、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的保护,越是重视文化传统的保持和弘扬。要延续历史文脉、保护昆明城市个性。
建议:城市规划建设应始终坚持保护治理与适度开发并重的原则,特别对于现在的昆明城市建设,应从“翠湖时代”城市变为“滇池时代”城市的高度对昆明历史文化保护治理和城市开发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摸清挖掘好昆明历史文化、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运用立法和监督等手段加以必要的保护,在此前提下,再对每一寸土地进行适度开发,开发中要注重新旧建筑、新老街区的呼应与统一。同时,不能造成打着“重现历史风貌,保护文化资源”的旗号进行开发并获取经济回报,要避免开发过程中出现“建新文物造假古董”的现象。
辉煌: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
常敏表示:文化价值不在于有用,而在于拥有!昆明作为一个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今天,要延续昆明的历史文脉,突显“春城”个性,就一定要秉持传承、创新、开放发展的原则,保护和延续城市记忆,共同创造新的辉煌,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九三学社昆明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