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石林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毕富兴
多年来,石林县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没有企业就没有发展”的理念,高度重视企业服务工作,切实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降低办事成本,减轻企业负担,解决好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企业、群众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营商环境持续向好,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创业就业和民生改善。
但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时代背景下,石林县的营商环境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因素还比较多,群众和企业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呼声很高,中共石林县委统战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反映集中,企业反映强烈、社会反映突出的问题进行整改,不断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潜力,从而形成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 正确认识亲清政商关系的内涵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的好坏,一定程度上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和“检测仪”,是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完善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快形成公平、一流、高效的市场环境”。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
亲清关系涉及政治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治家与企业家三大关系。从统一战线角度看,就是政治家与企业家关系,但是离不开政治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关系的结构性约束。习近平总书记用“亲”“清”二字定位新型政商关系,有利于矫正一度畸形的政商关系,促使这一重要的社会关系尽快走上正轨。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是净化政治生态、理顺市场秩序的必然要求,各级各部门党政机关干部及工作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同企业家建立真诚互信、清白纯良、良性互动的工作关系,做到亲不逾矩、清不疏远。作为企业家也必须相向而行,与时俱进,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有了这个基础,“亲”“清”二字文章就好做了。
二、 探索和完善新的工作机制和方法
做好民营企业家的统战工作,需要探索和完善新的工作机制和方法。中共石林县委统战部坚持以工商联为纽带、以网络为媒介、以活动为抓手。发挥好工商联的重要助手作用,着力推动非公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密切与民营企业家的联系;注重运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有针对性地主动掌握情况,积极宣传引导,及时反映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建议,为他们提供服务;组织民营企业家参与考察调研、扶贫济困、专业咨询等,寓统战工作于各类活动之中。
同时,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教育引导,深入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增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对社会的信誉。引导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守法诚信、坚定信心,洁身自好走正道,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致富思源、义利兼顾,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发挥企业家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为培育良好的政商氛围,稳定企业发展预期,引导企业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践行发展新理念,助力企业抢抓发展机遇。中共石林县委统战部定期就本地经济形势召开通报会,整合传统主流媒体、发挥新媒体优势进行持续宣传教育,引导以企业家为主体的经济类社会组织成为工商联团体会员,健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成长的组织网络等。
三、 营造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作,必须以明确规范的机制作保障。
中共石林县委统战部积极探索建立企业评议政府服务的相关制度,力图搭建政商之间公开、规范的交流平台,构建政府与企业良性互动的政商环境。这些探索值得进一步观察、提炼和推广。
非公有制经济要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健康成长。中共石林县委统战部积极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十分珍视和维护好自身社会形象。深入开展以“守法诚信、坚定信心”为重点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引导广大民营企业要积极投身光彩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致富思源,义利兼顾,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在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谱写人生事业的华彩篇章。
政策不优、环境难优;政策不活、环境难活。政策环境在投资环境中,是最直接、最明确、最透明、最实际的部分,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时不可避免将先关的政策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必须从源头上优化政策环境。要严格落实《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10条措施》规定,加大对创新型、科技型民营企业支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贷免扶补政策实施力度,打造以宽松优惠为重点的政策环境,破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