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联“亲情中华”主题活动实施10年来,已先后组织200多个艺术团赴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城市举办了近千场演出。
3月1日,中国侨联“亲情中华”艺术团首次走进春城,在圆通山飞象剧场拉开了“亲情中华·欢聚昆明”文艺演出的大幕,为昆明侨界群众送上一台充满新春喜庆气氛的高水平演出。
演出由中国侨联、云南省侨联主办,昆明市侨联、云南演艺集团承办,演员分别来自中央民族乐团、东方歌舞团、全国总工会文工团、中国煤矿文工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杂技团、云南省京剧院、云南省杂技团。演出阵容强大,既有著名的国家一级演员,也有云南本土具有民族特色的艺坛新秀,可谓群星闪耀、名家荟萃。
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副部长邢砚庄带领演出队伍亲临一线并代表主办方致辞,邢砚庄副部长代表中国侨联向昆明市的归侨侨眷、海外侨胞及港澳台同胞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她指出,“亲情中华”是顺应侨胞心愿和需求打造的文化品牌,已成为出场场次最多、受众最广的文化品牌,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有效载体,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的生动体现,是连接海外侨胞的心灵桥梁和纽带。希望以这台集杂技、歌曲、民乐、戏剧为一体的中华艺术飨宴,给在昆侨胞们送去新春佳节的问候和美妙的视听盛宴。省、市涉侨部门及在昆侨界群众约800余名观看了演出。
下午14时,由昆明市高原艺术团带来的舞蹈《祝福》拉开了演出的序幕。随后“亲情中华”艺术团为观众献上一场极具中华民族风韵和云南民族特色的演出。无论是青年男高音歌唱家周炜演唱的《山歌唱出好兆头》,还是青年女歌唱家李昱和演唱的《中华孝道》;无论是云南省京剧院京剧叶派小生朱福表演的《天道行·风雨夜》,还是唢呐演奏家侯彦秋表演的《打枣》;无论是昆明市高原艺术团的舞蹈《火的节日》、《香格里拉》,还是青年杂技演员王建磊表演的《空竹炫》、云南省杂技团表演的杂技《台圈》、《蹬技·转毯》和青年杂技演员赵晗龙的杂技《拍球·指尖流奏》,还有青年歌唱家淮梓伦热情似火的演唱和主持,既盛出了满满的乡情,也唱出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展望,令现场观众如痴如醉,掌声不绝于耳。演出在女高音歌唱家郑咏《我爱你中国》的歌声中画上句点。现场观众意犹未尽,迟迟不愿离开。
演出结束后,侨胞们纷纷表示,“亲情中华”的节目接地气、有看头,整场演出既有民族特色,更展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非常精彩。
年逾70岁高龄的新加坡归侨何良泽在观看完演出后激动地表示,演出为昆明的归侨侨眷带来了一场高质量的盛世华章,大家切身感受到了侨联组织对归侨的关心和爱护,衷心祝愿伟大祖国实现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幸福安康,国家繁荣昌盛。
新侨代表、五华区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吕毅斌说,这次演出为昆明市的归侨侨眷送上了一份丰富的精神大餐,增强了大家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作为新侨,将会自觉地把所学知识和先进科技回报给国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亲情中华”是为了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加强对海外侨胞与侨社的服务和联系,中国侨联于2008年开展的主题活动,是侨联创新发展的品牌活动、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是侨联坚持“两个并重”,深化“两个拓展”的重要举措,主要是对接国内外文化交流资源,定期开展海外慰问演出、组织侨胞青少年到国内寻根问祖、在侨胞聚居区开展相关主题展览展示等活动。自2008年启动以来,中国侨联已组织了210多个“亲情中华”艺术团,赴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近千场巡演。“亲情中华”主题活动不仅是文化演出活动,其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双边关系等方面,成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开展公共外交的舞台。(来源:昆明市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