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提出:进一步加强湿地管理、深化滇池治理成效。
市滇管局回复
随着滇池湖滨“四退三还一护”生态建设工作的推进,从2014年开始,在原有滇池湖滨生态的基础上,提升改造、建设了海埂、盘龙江西岸入湖口、盘龙江东岸入湖口、海东等11个(块)湿地。由于战线长、面积大,滇池周边湿地无论是建设还是管护工作资金需要都巨大。目前的管护资金一部分是建设单位承担,一部分是辖区县(区)管委会自筹,管护资金严重不足,也导致了管护工作缺乏专业人员、管护工作不到位等问题。
去年6月1日施行的《昆明市环滇池生态区保护规定》明确,“市政府、管委会应当加大环生态保护区的经费投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管护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特许经营、项目融资等形式参与环滇池生态区的保护工作;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捐资、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环滇池生态区的保护工作”。目前,已经有部分湿地通过公司化运作,弥补一些管护资金不足,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按照市政府安排,市滇管局正在编制《昆明市环滇池生态区湿地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将于今年内出台下发。
为配合《昆明市环滇池生态区湿地运行维护管理办法》的出台,市滇管局滇池生态研究所、排水监测站已初步拟定了滇池湖滨湿地生态监测评价方案,现已着手开始选择已恢复形成一定规模,且上游有自然汇水或污水处理厂等稳定水源的滇池湿地开展生态监测及综合评价,包括湿地的水生植被、水鸟、水环境状况等内容。对已经建设完成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做出评价,下一步将成为考核、考评湿地管护工作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