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业务工作

理论园地

党建窗口

网络专题

组织机构

微信大厅

2017昆明市两会专题

昆明市统一战线喜迎十九大

2018昆明市两会专题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2019昆明市两会专题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COP15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2021年十九届六中全会

献礼党的二十大

多党合作
2017年民盟昆明市委这些提案得到落实
[作者:黄斯维发布时间:2017-08-15 10:20来源:中共昆明市委统战部]

近年来,民盟昆明市委一贯秉承“不调研、不发言”的参政议政工作作风和理念,在全市各级盟组织全面启动和开展了“大调研”的参政议政主题实践活动。2016年,通过开展深入扎实的调研,并由重点调研课题成果转化,在2017年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把“西南联大故里”文化旅游品牌打造为“昆明文化标识性符号”的建议》《关于尽快提升昆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的建议》等11件集体提案和60余件个人提案。

1

保护西南联大文化资源

提案中明确提出了“编制‘西南联大故里’文化保护和利用专项规划、将‘西南联大故里’品牌打造为昆明的文化标识性符号,将西南联大文化资源转化为昆明的发展的现实性资源”以及“加大投入和保障力度,推进昆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发展、利用大数据引导智能出行、实施智能监控和智能调节、进行智能提示和警示”等建议和措施。

2

在日前与相关部门的面商和交流反馈当中得知,提案中提出建议和措施已经得到了采纳、落实和办理,推进了相关工作的落实。

涉及“西南联大文化品牌”相关提案得到了昆明市党委政府和办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市政府已经通过了《关于落实开展西南联大历史文化品牌相关规划的工作方案》,启动了加强西南联大周边历史文化片区的保护和景观提升规划工作,市规划局牵头正在编制《西南联大历史文化保护提升规划》。

为传承西南联大历史文化,依托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举办的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

3

建立智慧交通系统

民盟市委涉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的提案同样得到了落实和办理。目前,市交管部门积极采纳民盟建议和措施,在为广大交通参与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互联网+交管”便民服务措施外,积极参与编制了《昆明市智能交通管理指挥系统项目建议书》、《昆明市交通诱导系统研究报告》、《昆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设计方案》、《昆明市城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指挥春城·平安昆明》《昆明市2014-2020智能交通发展规划》等多个智能交通建设的计划及项目建设方案。

4

同时采纳民盟提案建议,在部分路段启用了“行人闯红灯人脸识别系统”,使交通信号灯具备交通提示、交通行为警示以及记录行人、非机动车抢红灯过马路等违法陋习功能,减少和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构建畅通、安全的和谐交通氛围。

5

今年4月19日,昆明市政府召开加快昆明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会议,成立了“昆明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按照“急用先建、快见成效”的原则,先期启动交通指挥中心改造、“互联网+交管”便民服务系统、机场高速监控系统及重要区域路面交通管控设施、主城区路面交通诱导系统、主城区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等5个智能交通子项目的建设工作。

目前,交警支队编制完成的5个子项目建设方案(可研报告)已通过市工信委组织的专家评审,正在等待立项批复。上述项目完成后,昆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将初具规模,初步实现利用大数据引导智能出行、交通信号自适应配时和行车诱导等功能。

6

建设“智慧法院”

民盟市委叶明副主委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智慧法院”建设的建议》提案也进一步推动了昆明市智慧法院的建设。

目前,昆明中院作为云南省“智慧审判苏州模式”试点法院,积极创新,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动全市法院办公自动化、办案智能化、审委会数字化、司法信息阳光化,实现网上办公、网上办案。

7

7月1日,以“庭审语音识别系统+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及深度应用+纸质材料智能管理云平台”为核心,以“案情智能分析系统”和“法院文书智能编写系统”为特色的昆明智慧法院系统全面上线运行。

在全市法院125间科技法庭部署庭审语音识别系统。庭审时长平均缩短30%,普通话识别率90%,庭审笔录完整度100%。有效提高庭审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度,促使庭审活动更加高效流畅。“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及深度应用”系统试运行良好,助力法官办案。

8

目前中院试点庭室使用诉讼材料收转中心系统处理案件90件,西山法院已全面实现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搭建纸质材料智能管理云平台(“云柜”系统),运用物联互通技术实现集中收发、扫描的诉讼材料、卷宗的流转效率、质量和安全。启用“案情智能分析系统”和“法院文书智能编写系统”,以信息技术助力审判管理,全面提升司法管理水平,加大数据资源的汇聚力度。为应对人民法院收案数量爆炸式增长、审判执行任务日益繁重、人民群众司法需求不断增长、人民群众对审判效果的评价日趋多元的要求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供稿:民盟昆明市委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