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下午,民建、民进昆明市委联合组织市政协委员界别活动。此次活动结合昆明水患问题就昆明“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管网建设及管理情况开展调研座谈。会议邀请了昆明市规划局、昆明市节水办、昆明市住建局、昆明市滇管局、昆明市排水公司及部分省级政协委员、专家;民建、民进界别部分市政协委员等共3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市政协委员张汉举、石磊,陈湘榆、刘蜀昆、杨利勤参加了座谈会。
与会政协委员听取政府机关部门的情况介绍,围绕调研主题,积极建言:石磊委员提出:对历年来市政工程进行清理、绩效评价,对社会公开,重视地下管网管理。
张汉举委员提出:结合昆明情况进行科学水系规划。一是规划引领占主导地位,改变先天不利不足的问题;二是主城区规划受限,区别不同地域,分析找准问题症结所在,坚持问题导向,以点促面,分步解决;三是加强调研分析,多方对接衔接,发挥职能部门的统筹协调,综合规划设置;四是运营管理、职责划分,权责清晰;五是河长制的实施,希望能得到各方的重视,先从河道治理这一主干入手解决主排水渠道问题,其次从支次沟渠等毛细静脉梳理,畅通排水主次系统;六是维护管理的统一统筹问题。(权责统一,职责明确,统筹协调,综合指挥,督查落实);七是打通断头路,断头河,修复和提升河流水系,增强排水功能,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八是完善应急处理机制,提升处置能力和效能,把影响和损失减少到最小;九是地下市政管网建设(排水系统建设)是民生工程和良心工程,政府的投入希望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服务于民,造福于民,获得民众的认可。
陈湘榆委员认为各部门围绕调研主题所做的情况通报,这对消除误解,增进共识,为委员知情明政的帮助是毋庸置疑的。7.20持续暴雨,造成昆明城市内涝,反映出昆明的城市建设工作,一定程度上重地上、轻地下,重局部、轻全面等问题。经历4年前的暴雨,原先淹的地方,仍旧淹了,比如北京路北站下穿隧道,群众的质疑,对我们政府部门的行政能力提出考验。具体有两点建议:1.经历汛期,摸清底数。从政府的官方数字来看,今年7.20内涝的淹水点比4年前的7.19,减少了大概一半左右,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新增的淹水点。应对2013年7.19政府财政投入的全市城市防汛排涝清淤工程项目,进行排查梳理和绩效评估(城市地下排水管网、雨水收集系统)、对管网行洪,河道排洪能力,进行数据量化,为政府精准施策,精准财力投入提供决策依据。2.“技防加人防”,构筑地下文明。高位推进地下管廊规划建设、地下管线管理、淹水点的监测系统完善、节点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建设,落实排水管网巡查制度,实现系统化治理,积极稳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杨利勤委员提出:海绵城市建设要严肃审视我们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养,建设真正的海绵城市,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引进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同时,结合昆明现有管网、河道及自然条件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昆明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规划、住建、水务、防汛、管网等部门,相关部门不能各自为政。
参会人员关心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主动、踊跃发言,建诤言、献良策,充分体现了委员们主动履职,不辱使命,努力为昆明建设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情怀。(民建昆明市委 刘丽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