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业务工作

理论园地

党建窗口

网络专题

组织机构

微信大厅

2017昆明市两会专题

昆明市统一战线喜迎十九大

2018昆明市两会专题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2019昆明市两会专题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COP15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2021年十九届六中全会

献礼党的二十大

建言献策2017
关于把“西南联大故里”文化旅游品牌打造为“昆明文化标识性符号”的建议(民盟昆明市委)
[作者:黄斯维发布时间:2017-03-17 20:37来源:中共昆明市委统战部]

西南联大诞生并成长于昆明,虽然只是短暂的八年,却留下了耀眼的光辉和宝贵的财富。用好“西南联大”这一文化品牌,对昆明将会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将极大地促进昆明城市的发展。其价值主要体现在:

(一)“西南联大故里”的品牌价值,是昆明城市精神的重要内涵与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西南联大是昆明少有的具有“国家记忆”性质的历史文化遗产,对西南联大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具有“为国家留史,为民族留记,为英才留传”的重要作用。其文化精神涵盖了当前最热的“教育与科技”,“民主与自由”,“爱国与科学”,“追求与奉献”等关键词,是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载体,对当前的昆明文化建设具有引领作用。

(二)“西南联大故里”的品牌资源,可以成为昆明对外交流合作的纽带,开放辐射的根基。昆明拥有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以及散布于各地的名人故居和学术文化旧址,均是声名显赫并具有世界影响力。西南联大文化资源可以增强昆明的文化软实力,并以其跨区域的辐射力与影像力,可以成为海峡两岸开放合作的桥梁纽带,成为昆明与世界交往的文化、科技、教育的重要平台,进而可以成为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重要推动力。

(三)“西南联大故里”的品牌效应,可以有效提升昆明的城市形象,是昆明市旅游发展的战略性力量。西南联大文化资源可以成为昆明市建设的特殊生产力要素,并以其世界影响力,以及遍布世界的西南联大校友会,有效提升昆明的城市形象。与此同时,昆明所保存的西南联大遗址,联大教授名人故居等,浸透了历史的厚重,具有无与伦比的旅游价值。

(四)“西南联大故里”的品牌影响力,可以成为昆明市科教发展的媒介,文艺创作的源泉。一所西南联大,汇聚无数英才,并在现实中与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的雄厚资源相连接,这是实现昆明市科技、教育、文化资源的跨越式发展提升的最好媒介。与此同时,西南联大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科教英杰,都是昆明市文艺创作的最好素材与创作源泉。

“春城”品牌是昆明的自然资源符号,已经尽人皆知,世界闻名,品牌美誉度较高;而“西南联大故里”作为昆明的文化标识,却还名声不彰。在30多年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发展中,西南联大的品牌影响力没有从校园和学术里走向无围墙的城市公共文化,没有转化为一种城市气质和形象,存在着遗产保护不力、景点没有震撼力、政府主导不够、整体规划引领缺失、资源利用和转化利用率低、在城市宣传、旅游及文化运用中缺位等问题。为此,我们建议将“西南联大故里”品牌打造为昆明的文化标识性符号,与“春城”品牌相呼应,将西南联大文化资源转化为昆明的发展的现实性资源。具体的建议为:

(一)编制“西南联大故里”文化保护和利用专项规划

由政府主导,编制西南联大文化保护和利用专项规划,使涉及西南联大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都在规划框架内引领实施。建议将打造“西南联大故里”总体建设目标纳入全市的重点规划项目来推动落实,重点抓好翠湖片区历史教育基地和宝云片区(龙泉古镇)旅游文化主题小镇等西南联大文化遗存集中片区的城市改造建设工作,抓好西南联大文化名人故居和各专项博物馆群落建设,保护好西南联大文化历史环境、风貌群等物质基础。在城市道路、立交桥和公园的规划建设中突出西南联大主题雕塑和主题文化,使西南联大文化与城市形象产生良好的互动。

(二)提速轴心项目规划和建设,打造“西南联大故里”的文化载体

第一轴是打造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为核心的翠湖片区,并与“云南大学文物保护区、翠湖的云南陆军讲武学堂”形成整体联动开发,将其纳入翠湖“一文一武”的总体规划建设,最终打造以翠湖片区为核心的,有震撼力的文化休闲街区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二轴是是依托宝云片区西南联大名人故居文化圈,继续推动龙泉古镇“文化旅游创意”园区项目建设。建议完善2011年的《宝云片区历史地段规划纲要》,重点抓好“闻一多公园(内含闻一多纪念馆)、梁思成、林徽因故居、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中国营造学社等文化名人故居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抓好龙泉古镇历史风貌群的保护和建设。加大对西南联大历史、抗战文化及文化名人的挖掘整合,努力建成以西南联大文化名人和民盟先贤为特色和内涵丰富的历史博物馆集群;

(三)强化政策主导,建立政策支撑

加快制定昆明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改造中独立的保护性开发政策,避免文物保护、文化开发与商业开发混在一起而导致的文化品质和风貌的丧失。加大对西南联大文化建设的考核和监督力度,包括西南联大在内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要列入市政府对各县区政府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从上到下统筹保护和开发。加大城市改造中的文物保护投入力度。城市建设改造时要督促开发商签订文物保护代建协议,缴纳保护责任金,建立和执行开发商无力保护文物和无力按规划执行的退出机制。尽快编制项目,编撰西南联大在昆明市以及云南省的遗址保护名录,加快向上申报。

(四)提升西南联大的教育科技影响力

促成昆明与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对接联系,联合设置西南联大的爱国贡献荣誉勋章,联合设置西南联大特别奖学金,联合表彰优秀师生,继承和发扬联大精神,传播西南联大的文化价值和影响力,提升西南联大文化品牌开放度。设立西南联大教育科技节,继续提升“西南联大论坛”影响力,使其成为中国教育科技论坛的代表性资源。充分利用西南联大丰厚的教育科技底蕴与人脉,引进教育、科技、人才等项目资源,为昆明市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辐射南亚、东南亚、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发力。

(五)策划推出“寻访西南联大故里”旅游线路、项目、旅游产品

走联大路,探访原址、体验故居,听听故事,使旅游者感受西南联大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使寻访西南联大故里旅游项目成为昆明游由“过境地”回归为“目的地”的精品旅游项目。要从生活中寻找需求点,赋予西南联大的文化元素,开发旅游产品,形成旅游消费。饮食类、服饰类、读物类、生活日用品等。结合西南联大主题文化旅游活动举办旅游产品创意大赛。

(六)推出西南联大文化元素的精品创作

编撰出版“西南联大故里”人文丛书系列;创作以“西南联大故里”为题材的影视剧、诗歌、戏剧、舞蹈、音乐剧、小说等系列作品;创作并推出西南联大主题文艺旅游节目;推动西南联大题材文艺作品获得全国性奖项,塑造“西南联大故里”品牌的精神标杆。

(七)构建“西南联大故里”的城市文化标识

城市标志性建筑物体现文化标识(博物馆、图书馆、剧院);合理布局西南联大城市文化雕塑;创作“西南联大故里”文化旅游宣传片;开通“西南联大故里”品牌主题网站;西南联大历史文化列入校本教材,走进课堂,成为培训内容;丰富联大路、联大立交西南联大元素,添设西南联大文化符号,使其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