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业务工作

理论园地

党建窗口

网络专题

组织机构

微信大厅

2017昆明市两会专题

昆明市统一战线喜迎十九大

2018昆明市两会专题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2019昆明市两会专题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COP15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2021年十九届六中全会

献礼党的二十大

建言献策2017
关于抓住高铁开通良好机 遇推动我市旅游发展的建议(民进昆明市委)
[作者:黄斯维发布时间:2017-03-17 20:35来源:中共昆明市委统战部]

案由:高铁在现代交通运输中具有“输送能力强、气候影响小、舒适方便、正点率高、速度快、能耗低、安全环保、经济效益好”等优势,随着沪昆高铁、南昆高铁昆明段的开通,我省也进入了“高铁时代”,这种全新、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也给我省旅游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高铁对旅游发展的深远影响,表现为:加快了大众旅游市场的发育;能够快速改变全国客源的流向与分布;扩大了旅游资源配置的市场空间;拓展了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格局;还能够促进区域性国际旅游的发展等;另一方面,在我们为高铁开通对旅游业带来的“井喷式”增长而满怀期待时,也应清醒认识到高铁开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必将掀起新一轮旅游发展竞争:高铁仅改善了干线出行条件,但未改善旅游其他要素,相对而言更会暴露出旅游目的地的“短板”;高铁的强大关联辐射作用,让沿线周边地域具有对客源的同等吸引力,我们能获得的客源,上下游站点也可“共享”;高铁对旅游业产生的“虹吸效应”,使得我们在获得客源增长的同时,也会把本地旅游资本、人才和旅游消费吸引到发达地区。因此,如何正确认识自身优势和不足,抓住高铁旅游时代的到来,借鉴好周边省市的先进经验,推进旅游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我们建议:

一、 实施品牌战略,打造旅游精品名品。以沿线周边良好的旅游资源为基础,推动旅游资源的整合发展、转型提升和品牌打造,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的传统旅游要素和“商、养、学、闲、情、奇”的旅游新要素,打造、扶持、一批品牌产品和企业,减缓域外资本对本地旅游企业的冲击,降低高铁“虹吸效应”影响,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增强城市综合旅游吸引力。

二、 大力推动全域旅游,促进旅游统筹发展。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大的特点,要把全域旅游作为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突破行业、部门、区域局限,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放到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来谋划,促进旅游业与生态、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多点支撑的大旅游发展格局,推动旅游业统筹发展。

三、 推动产业融合,培育旅游新业态。高铁游客构成多样、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也是多元化、个性化的。要打破制约行业发展和产业融合的一些条条框框和瓶颈,使“旅游+”战略真正落地生根,在传统旅游产业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培养旅游新业态、丰富旅游新产品,把旅游经济做大做强。实现旅游产业全域辐射带动。

四、 做好宣传,加大营销。一是要注重顶层规划和系统推进,分析高铁客源构成情况,制定营销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市场营销战略,利用一切宣传渠道,及时、直接、准确地将旅游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二是要尽量将宣传工作前移,把营销工作尽量做在高铁上、客源地,要利用好高铁这一流动的宣传载体,使高铁既是交通工具,又是宣传阵地;三是要做好实证研究,收集市场数据,把握市场规律,在数据分析支撑的基础上做到精准营销;四是在对涉旅负面新闻及时调查、及时解决、及时反馈的同时,大力宣传为游客排忧解难的好人好事,为旅游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 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完善旅游公共服务,高铁站内除了形象宣传广告外,还应增加实用性的指南,要考虑游客中心、问讯中心、旅行社服务的设立和有效服务;二是完善交通换乘,昆明高铁站建在呈贡,离主城区较远,乘客下车转乘不便,要尽快解决公交、出租、地铁等交通换乘和车辆停放的问题;三是做好高铁与其它交通的衔接,结合旅游实践进行设计和安排,形成包括高铁在内的诸多交通工具的最佳组合,实现进出顺畅、多重选择、方便旅行的高铁优势。

六、 加大旅游执法检查和市场整治,创优旅游发展环境。随着高铁开通后的客流增长和各地旅游资金、人才、企业的融合,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将随之出现,治理任务将会更加艰巨。旅游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对此要有预见性,要依法依规制定预案和管理办法,加大旅游执法检查和市场整治,既要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要呵护好优秀旅游企业的良好形象和守法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既要整治“行业败类”,也要追责“旅游骗子”;既做好监督管理,也做好引导服务,使旅游经营秩序和旅游发展环境逐步得到根本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