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同盟云南省委员会(简称民盟云南省委)创建于1943年5月,时称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昆明支部,1944年10月改为中国民主同盟云南省支部,1956年4月改为中国民主同盟云南省委员会。民盟云南省委是民盟的第一个地方组织,也是最早在云南建立和开展活动的民主党派地方组织。
“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遭到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危机四伏。国共两党以外一些主张抗日的政党和人士,迫切希望联合起来,为坚持团结民主抗日而斗争。于是,以部分国民参政员于1939年11月成立的“统一建国同志会”为基础,1941年3月19日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称“中国民主同盟”,由团体会员制改为个人申请参加。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南侵,平津危急。原在北平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的南开大学,奉命迁于湖南,合组为长沙临时大学。不久上海、南京陷落,武汉震动,1938年1月20日,临大正式宣布迁往云南,成立西南联大。此后,云南昆明成为了抗日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风起云涌。
1942年冬,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派中央执行委员、宣传部长罗隆基来昆明建立第一个地方组织。罗隆基到昆明后,即会同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任教的盟员潘光旦、潘大逵,积极进行筹备工作。同时,李公朴在昆明北门街创办“北门书屋”,发售进步书刊,传播爱国民主思想;次年初又办起了“北门出版社”,由张光年、楚图南、潘光旦、曾昭抡、闻一多、赵沨等人组成编委会,出版民主进步书刊,扩大民主影响。1943年2月,中共中央南方局派具有盟员身份的中共党员周新民来昆明帮助民盟从组织上筹建地方组织,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在中共的积极帮助下,同年4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云南地方组织筹备小组成立,由罗隆基、潘光旦、周新民、潘大逵、唐筱冥任筹备员。经过一个月的筹备工作,5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第一个地方组织昆明支部成立。选举罗隆基、周新民、潘光旦、潘大逵、唐筱冥任支部委员;罗隆基担任负责人,周新民任组织委员,潘大逵任宣传委员,潘光旦负责总务,杨怡士任秘书。至此,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第一个地方组织宣告成立,为云南、昆明“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民主运动拉开了序幕。
作为中国民主同盟的地方组织,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共云南地下组织的支持和帮助下,民盟对促使昆明成为抗战大后方著名的“民主堡垒”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抗战胜利后,民盟云南省支部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发表对时局的看法,呼吁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1944年10月10日,民盟昆明支部配合中共地下组织和各界民主人士共同组织昆明5000余人举行纪念“双十节”的群众大会,呼吁“结束党治、还政于民;立即召集国是会议,组织全民政府”。1945年5月,云南支部和中共昆明地下组织配合,组织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中法大学等大中学校集会,纪念“五四”运动26周年,并示威游行,提出反对内战和成立联合政府的口号等。1945年12月民盟昆明支部配合中共云南地下组织,在昆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爱国学生运动。云南民盟有着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风雨同舟的光荣历史。
参考资料:《云南民盟大事记》(来源:《民盟知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