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次党代会是我市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吹响了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号角,开启了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新征程。大会为昆明市未来五年的发展明确了新定位——当好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和火车头,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9月22日,市委常委杨皕部长在市委统战部召开的“深入学习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暨全市统一战线凝心聚力‘十三五’行动动员会”上,对全市统一战线实施凝心聚力“十三五”行动进行了工作安排和布署,提出三个必须:必须抢抓机遇、打牢基础;必须明确方向,求真务实;必须强化领导、注重实效。强调全市统一战线要用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凝聚共识、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为早日实现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会后,市台办根据杨部长的安排布署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确定了市台办凝心聚力“十三五”的“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积极打造两大涉台品牌、深入创建三类涉台基地、加快构建四大涉台载体,开创具有昆明特色的对台工作新局面。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我们将继续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坚决反对“台独”,坚定维护一个中国原则,进一步扩大两岸同胞交流往来,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为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做出应有的努力。
——积极打造两大涉台品牌。即打造“涉台宣传进社区活动周”、“涉台教育进校园宣传月”涉台宣传品牌及“两岸青年七彩云南联谊活动周”交流品牌。一是在官渡区开展涉台宣传进社区、涉台教育进校园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涉台宣传进社区活动周”、“涉台教育进校园宣传月”活动,让基层民众和广大师生掌握了解台湾情况、历史沿革、涉台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涉台宣传教育力度,打造成为涉台宣传品牌。二是由昆明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和台湾“中国大陆研究文教基金会”联合主办的 “两岸青年七彩云南联谊活动周”每年举办一届,采取台湾师生来昆和昆明师生赴台双向交流的方式,突出体验式交流,使昆台两地的青年师生通过一周时间的朝夕相处,增进了解,建立友谊,融洽感情,深化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识,打造成为两岸交流品牌。
——深入创建三类涉台基地。即创建“内容多元化、活动持续化、项目品牌化、交流双向化”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创建加强昆台两地青年之间交流合作的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创建引进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和理念体现昆明优势特色的海峡两岸文创体验基地。一是充分发挥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博物馆和云南陆军讲武堂博物馆“一文一武”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作用,继续申报云南陆军讲武堂博物馆为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指导基地制定规划纲要,明确发展方向,依托基地优势,发挥基地作用,精心打造特色交流项目,建立昆台两岸交流合作基地。二是充分发挥昆明的资源优势,以高新区为起点,包装和发掘一批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和交流的园区、协会、院校、企业,积极争取申报为国家级和云南省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吸引更多的台湾青年来昆创业、就业、实习,加强昆台两地青年之间的交流合作,创建一批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三是按照将昆明建设成中国西部最具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之都和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中心的目标,加强与台湾旺旺中时文化传媒集团合作,以五华区金鼎科技园为试点,积极引进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和理念,结合昆明优势,创建海峡两岸文创体验基地。
——加快构建四大涉台载体。即构建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为高原特色农业合作载体;构建云台工业园为云南开放型经济发展服务载体;构建“南博会”、“云台会”、“农博会”、“台湾名品博览会”为会展交流合作载体;构建维护台胞合法权益的维权服务载体。一是构建高原特色农业合作载体。依托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发挥石林台创园载体作用,抓住市政府与云南大学签署的校地合作协议的契机,积极引进台湾农业科技、优质农产品、农业技术人才等,加快推进创意农业园区的建设。二是构建云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服务载体。在滇中新区加快建设云台工业园,围绕医疗健康、现代农业、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旅游等优势产业对接融合,以产业为牵引,在发挥聚焦效应、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加强昆台两地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构建会展交流合作载体。以“南博会”、“云台会”、“农博会”、“台湾名品博览会”等会展为重点,吸引岛内农业、文创、科技等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参展,组织代表昆明的名特优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产品赴台湾举办“名优产品展”,充分发挥会展平台在两岸经贸交流中的作用。四是构建维权服务载体。进一步发挥法律顾问的作用,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建立与法院、检察院、公安、信访、仲裁和律师行业等相关单位组成的《昆明市台胞合法权益保障沟通协调机制》,对涉及在昆台胞合法权益保障的重要问题及案件进行研究协调;充分发挥市台联和昆明台湾台胞投资企业协会的作用,切实维护台胞台属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