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避事平生耻”。事不避难,敢于担当,是一种精神境界、人格修养。对干部而言是必备的政治素质和责任,就是要在困难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矛盾面前敢于碰硬、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于作为、敢担责任。习近平同志在出席中央党校2012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讲话时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要在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中大力倡导担当精神,努力形成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用人导向。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下,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不断产生;从昆明自身来看,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巨大,机遇前所未有。面对机遇和挑战,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困难,能不能知难而进,乘势而上,关键要看各级领导干部有没有事不避难、敢于担当的勇气,有没有改革创新、奋勇开拓的精神风貌。党和人民赋予我们各级干部一定的职权,任其职,就要尽其责;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有了这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能激发工作激情和实干精神,带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责任,主动担当起建设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重要桥头堡城市的重任,担当起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担当起为全市人民创造更加美好幸福新生活的重任。越是发展的任务重、困难多,各级干部就越要苦干、实干,做到大事面前敢担当,关键时刻有作为,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形象、奋力争先的姿态、奋勇向前的气魄,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精力集中到实现今年的发展目标上来,把心思用到关注民生建设上来。大量事实表明,凡是工作上取得显著成绩的部门和单位,无不与这些部门和单位的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主动挑重担,开拓创新谋发展的精神息息相关。反之,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滞后,工作上不去,群众有怨言,干部不敢担当,不敢负责,看到困难就避,遇到问题就躲,不敢迎难而上就是主要原因。敢于担当,对于各级干部来讲,是基本要求也是严峻考验。敢于担当,就是要以敢想、敢说、敢干的胆略和勇气,解决不适应昆明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有碍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种种梗阻。就是要在贯彻科学发展观这个主题,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上有想法、有办法;就是要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路径选择上善于科学谋划,敢闯敢试;就是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事业中有思路、敢创新;就是要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协调各方利益,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合力,共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有举措、有突破;就是要在改善和发展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上出实招、办实事。坎坷路不惧,泰山石敢当。今年昆明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正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全市各级干部只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就一定能带领全市人民牢牢抓住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争创新业绩,再作新贡献,把昆明的跨越发展推向新的阶段。(昆明日报评论员)
--- #turnpageflag# ---